你是否想過,喪尸圍城的景象有一天會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城市一片蕭條,癮君子四處游蕩,除了無窮無盡的垃圾以外,整個城市看不到一點希望
這不是某個游戲中的場景,也不是在描述某個不發達地區,上面的畫面,正是如今的前全美第一大城市、前美國首都費城北部的真實景象
作為《獨立宣言》的簽署地,費城的城市史就是美國歷史的縮影,而費城北部淪為“喪尸之城”,本質上是美國雙標與偽善的一次完美展現
美國首都
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首都選址法案》,他們決定為新國家規劃建設首都華盛頓特區,而在華盛頓特區建成之前,費城將成為美國的臨時首都
與其說是的美國人選擇了費城,不如說在當時,全美沒有比費城更適合作為首都的城市
從經濟角度而言,位于東北沿海的費城早在18世紀就是整個北美最大、最繁榮的城市
從政治角度來說,作為前英國殖民地的文化和商業中心,費城不僅具備成熟的城市基礎設施,還是一座容納了不同政治派別的中立之城
獨立戰爭時期的費城就是華盛頓一方的主要據點,費城獨立廳作為《獨立宣言》的公布場所,也為這座城市贏得了美國搖籃的美譽
美國在后來將首都遷移到新建設的華盛頓特區,核心原因在于費城過于偏向北方,不過在華盛頓特區建設完成之前,費城通過1790年的法案,在整整十年內,履行著作為美國首都的職責
雖然美國國會與總統官邸在1800年離開了費城,但對于這座見證了整個美國歷史的城市而言,巔峰仍在繼續
工業心臟
兩百年前,費城居民并沒有為失去首都地位而捶胸頓足,因為對于這時的費城而言,工業時代的曙光已經出現
作為美國東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費城在工業發展方面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交通上講,費城不僅是美國北方賓夕法尼亞鐵路的重要節點,同時在伊利運河開通之后
費城港與美國五大湖區,被水路系統完全連接起來,僅憑交通方面的優勢,費城就已經有資格成為全美最重要的貿易節點
而費城本身的優勢完全不止于此,費城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早期最重要的煤炭產地,同屬于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
又是全球聞名的鋼鐵中心,在十九世紀后半段,來自歐洲、特別是愛爾蘭與德語區的移民
大多將最容易抵達的費城作為自己的第一落腳點,在湊齊了資源、配套設施與人力三要素之后,費城完全乘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
南北戰爭前,費城就是全美僅次于紐約的第二大工業城市,至1900年,費城不僅有超過1.2萬家工廠,同時這些工廠涵蓋了紡織、機械、化工等數十個行業
作為全美的“工業心臟”,當時的費城不僅是美國繁榮的代表性成就,甚至在自由女神像運抵美國時,曾一度同紐約競爭過這座雕像
不管從何種角度看,這樣一座城市似乎都沒有衰落的可能,那么今天費城的“喪尸感”究竟從何而來?黑人,是導致費城走上下坡路的重要誘因
黑人大遷徙
作為美國緯度最高的大城市之一,以工業為本的費城曾經是一座與黑人無關的城市
然而今天的費城人口中,黑人占比居然高達39.3%,這不僅在全美前十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許多曾經大量引進黑人的南方城市,為何黑人能占領費城?這就要談到美國歷史上的“黑人大遷徙”
就在費城成為全美工業中心的二十世紀初,在法律上已經獲得自由身份的南方黑人,開始了一場持續半個世紀的大遷徙
這場遷徙的原因,是美國南方各州雖然在南北戰爭中戰敗,并不得不給予黑人自由身份,但依然通過了相當多的促進種族隔離的歧視性法案
這一系列法案被統稱為“吉姆·克勞法”,在這些法律的限制下,黑人在一些州不能與白人結婚、在另一些州無法自由出入餐館,甚至在一些南方州,黑人連乘坐公共交通的權力都沒有
因為無法對南方各州進行直接干涉,當時的聯邦政府對這些明顯的歧視性法案大多睜只眼閉只眼,而在這些法律的限制下,黑人想正常生活是一件舉步維艱的事情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與發生于1915年的南方棉鈴象鼻蟲災害,更是奪去了黑人回到種植園打工的最后機會
于是在1916年之后,數以百萬計的黑人背起行囊,開始從美國南部北上,而他們的目的地,就是以費城、匹茲堡、紐約以及底特律為代表的北方工業城市
實際上當時的費城對于黑人持歡迎態度,一戰的爆發導致歐洲移民美國暫時中斷,大量依賴于移民的美國工廠都在這時出現了用工荒
黑人的到來,為費城的工廠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自1916年到1930年,黑人在費城工人中的占比從不足10%快速上升到30%以上
在二戰航母搖籃之一的費城造船廠,黑人工人的數量一度接近40%,黑人用行動證明了,他們并不是南方種族主義者口中好吃懶做的流氓
而是可以勝任工廠工作的合格美國公民,如果費城真如白人自己說的那樣,是一座開放與包容的城市
黑人的到來理應延續這座城市的輝煌,然而隨著黑人占比穩步提升,費城卻在二戰后走上了下坡路,原因,正出在以費城居民為代表的美國白人,在種族問題上的偽善與雙標
偽善
就如同南北戰爭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解放黑人一樣,以費城為代表的美國北方城市,歡迎黑人遷徙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愛與包容
費城歡迎黑人的唯一原因,是工業化時代對勞動力的渴求,然而在黑人證明他們是合格的工人之后,費城的白人卻沒能證明他們不是種族主義者
黑人在費城總人口中的占比首次提升到10%的1930年,以費城銀行家為代表的美國銀行業推出了一項“紅線政策”
這個政策的來源,是當年大量美國人需要通過貸款購買房屋,而所謂的紅線,指的是黑人即使有正經工作,也不能像白人那樣從銀行貸款買房
這種隱性歧視,導致黑人只能擁擠在費城西部與北部的幾篇狹窄區域內,人口密度的提升,又讓那些貧困的黑人不得不通過與灰黑產業打交道來謀生
在上世紀后半葉,費城北部黑人社區的毒品與槍支問題就尤其突出,不過這時問題還限制在黑人社區內部
對于白人而言,只要有黑人來工廠老老實實打工,那么不管毒品還是槍支,都同與黑人社區涇渭分明的白人社會毫無關系
但當美國去工業化浪潮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從五大湖區蔓延到以費城為代表的東海岸時,許多白人也開始感受到生活的困難
在以底特律為代表的中部城市,許多白人在去工業化開始之后,選擇移民到東西海岸的大城市,然而費城本身就是美國東海岸最大的城市之一
無處可去的破產白人們只能進入城市周邊的貧民窟,與那些忍受著惡劣生存環境的黑人為鄰
作為種族歧視的受害者,黑人當然無力抵抗破產白人涌入他們的社區,而這些破產的白人也在進入黑人社區后,自然地沾染上已經扎根于這些貧困區域的毒品與犯罪
費城地方政府本應興建更多房屋,容納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以消除貧困導致的流浪問題
但是美國白左的典型特征,就是道德高地是要站的,事情是一點都不干的,作為美國前首都
費城不僅擁有全美前列的大學城,同時還有全美排名前列的律師隊伍,為了低成本維護自身的道德優越感,他們既沒有像南方那樣明目張膽地歧視黑人,也沒有去實際解決無家可歸者的問題
而是選擇在無視毒品與暴力犯罪問題的同時,通過在法律上辯經來掩耳盜鈴,于是這樣的景象出現了
在費城毒品犯罪越來越多的同時,費城官方居然在2017年試圖通過設立官方授權的“安全注射點”來模糊問題的存在
而這些費城政界人士之所以放任毒品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通過毒品來給貧困人口潑臟水,以在事實上維持費城內部實際存在種族隔離
于是在今天我們看到,以肯辛頓大街為代表的費城北部區域內癮君子橫行,但在費城中心區以及大學城內,依然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喪尸之城只是費城的一個剪影,不過這樣的場景會不會成為美國的常態,就要看以費城為代表的美國白人社會,究竟要掩耳盜鈴到什么時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