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杭州日報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表示,如果中方堅持沖突不應該擴大的立場,就需要“對朝鮮施加影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是非常明確,也是一貫的。我們一直積極致力于停火止戰,勸和促談。”郭嘉昆表示。
關于俄朝雙邊的交往,中方已多次闡明立場。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朝中社援引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一份書面聲明說,按照朝鮮國家元首命令,朝鮮武裝力量部隊參加庫爾斯克地區收復作戰,為收復俄羅斯聯邦領土作出重大貢獻,“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和朝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各條款精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表示,俄朝都是主權獨立國家,雙邊交往是俄朝自己的事。
朝鮮派兵去俄羅斯打仗,完全符合去年6月普京訪問朝鮮時和朝鮮領導人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精神。這是去年普京訪問朝鮮期間和朝鮮領導人簽的。條約里的第四條明確寫著,如果一方被某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用武力攻擊,陷入沖突狀態,另一方就要立刻用所有能用的方式給予軍事和其他方面的幫助。簡單來說,就是當俄羅斯和朝鮮任何一方面臨沖突威脅,另一方可以給對方提供包括軍事在內的各種幫助,既可以是送武器裝備,也可以是直接派兵去參戰。
當BBC還在質疑朝軍是“俄羅斯亞裔假扮”時,平壤直接放出戰場視頻:朝軍士兵佩戴俄制頭盔,卻用朝鮮語喊殺,這種混搭風恰是朝鮮領導人的陽謀——既要資源,更要國際話語權。此前西方媒體炒作朝軍是“俄羅斯雇來的群眾演員”,此次官宣直接甩出實錘:朝軍在庫爾斯克繳獲的北約制式武器、刻有朝鮮語的戰壕標識,甚至俄軍頒發的“國際主義戰士”勛章。朝鮮領導人深諳輿論戰法則——當西方還在糾結“真假士兵”時,平壤已用鮮血將朝鮮國旗插上俄烏戰場。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資料圖)
據悉,朝鮮一直是俄羅斯在俄烏沖突期間最主要的盟友和支持者。據西方情報,早在2023年9月,至少4艘集裝箱貨船就多次往返于俄朝港口之間,向俄羅斯運去了大量的武器彈藥支援,總量可達16000個集裝箱、數百萬發炮彈和子彈以及大量的榴彈炮和火箭炮。隨后在2024年,有開源情報顯示朝鮮向俄羅斯派遣了軍事人員以支持俄軍的行動——雖然目前俄朝雙方沒有公開具體的數據,但北約認為,在俄羅斯境內作戰的朝鮮士兵總人數約為1.1萬人。
俄羅斯方面指出,朝鮮軍隊參與解放庫爾斯克州,此舉凸顯了俄朝關系的實際成效。在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框架下,俄羅斯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向朝鮮提供軍事支持。盡管朝鮮軍隊參與庫爾斯克協助俄軍作戰的消息早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在此刻,俄羅斯與朝鮮的雙方公開承認此事,實屬少見,顯然其背后蘊含了其他深刻的政治意圖。首先,從俄羅斯的視角來看,公開此消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其在烏克蘭問題談判中的籌碼。
但對朝鮮領導人而言,這場豪賭的風險與收益同樣巨大。當朝鮮士兵在庫爾斯克每扣動一次扳機,都在加劇平壤與首爾、東京的敵意。韓國國情院最新情報顯示,尹錫悅政府已著手制定"應對朝鮮參戰特別法案",日本自衛隊更是將西南諸島的導彈部署密度提升了300%。更微妙的是,隨著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朝鮮半島的"文在寅式緩和"窗口正在關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