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我國逐步開始建立較為完整的軍銜制度,主要是為那些曾在建國時期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將軍們,授予不同等級的軍銜以彰顯他們的軍功。
其中共有798名將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他們是在戰場上經歷了無數廝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起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英雄。
這些人被大家稱為“開國少將”,其中能人輩出,但是卻有這么一個人,他雖然沒有過什么領兵經驗,但依然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大渡河畔“三炮”成名
這位將軍名為趙章成,雖然領兵打仗他并不擅長,但是他的迫擊炮打得精準,可以說是冠絕三軍,無與倫比。
趙將軍1931年就加入了紅軍,一開始的趙將軍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在當年紅軍長征之時,趙將軍就一直跟隨著大部隊,吃了很多苦,也正是那個時候,趙將軍“三炮”成名。
最初加入紅軍的趙將軍只是一名普通的炮兵,不過他有一個不普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迫擊炮,用得爐火純青。
彼時,紅軍渡過金沙江,來到了大渡河,可是這大渡河何其兇險,當時的國民黨,正計劃著在大渡河畔一舉殲滅紅軍將士。
蔣介石召集了劉文輝統率的二十四軍,以及陳光藻麾下的第五師,集結在大渡河北岸,提前做好了堅固的防御工事,就等我軍來到,一聲令下,利用強大的火力覆蓋,對我軍進行猛烈進攻。
身后還有薛岳所率領的十個師、四個旅窮追不舍,意在絕不給我軍留下一絲退路。
蔣介石還安排了很多部隊,鎮守在瀘定橋、富林鎮、會理、德昌等地區,這些地區都是大渡河附近的險要地點,形成犄角之勢,相互照應,完全不給我軍留下任何逃跑的路線。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組織了多個旅及縱隊的兵力,在周圍戰略要地,形成了巨大的封鎖線,大有一役決勝負之決心。
蔣介石給各路部隊都被下了死命令,膽敢貽誤戰機者,定當軍法處置,這也使我軍面對的形勢更加嚴峻。
面對如此險境,紅軍戰士不但沒有退縮,甚至每個人都奮勇當先,要做渡河北上的先鋒部隊,沖破國軍看似密不通風的包圍圈。
以紅軍當時的條件,想要正面渡河是難上加難的,唯一拿得出手的渡河工具,僅有一條只能容納十八人的小船。
這艘小船沒有任何的防御措施,在渡河行進過程中,要面臨國軍的阻擊,稍有不慎,就會葬送掉無數紅軍戰士的生命。
但是紅軍有組織,有紀律,面對這種情況肯定不會貿然而上,在作戰之前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為此,紅軍戰士們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中強調打勝仗的重中之重是以史為鑒。
七十二年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就是因為背水一戰,沒有充分了解地形,被清軍圍殲,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而如今,國軍一直叫囂著要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欲將紅軍圍殲于大渡河中。
國軍知道石達開當年兵敗大渡河的故事,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更明白,他在會議上堅定地說道:“我們決不做石達開第二!”
中央紅軍過彝區時恪守民族平等政策,并深入當地老百姓家中進行耐心訪查,贏得了當地人民群眾大力支持。
摸清了地形情況之后,紅軍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所以最后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國軍武器更加精良的正面部隊。
但是猶豫不決只會被后方薛岳的部隊追上,到時候腹背受敵,反而難以突圍了,這時候無數紅軍將士心里只有果敢二字,都爭著做第一批沖鋒在前的人。
就這樣,第一批十八人小部隊登船了,他們由尚熊林連長帶隊,頂著國軍的槍林彈雨,冒著生命的危險,終于抵達了對岸。
“十八勇士”上岸之后,又有上岸的難處,雖然離國軍更近了一步,但所遭受的火力也更強了一截,國軍毫不吝嗇子彈的對他們進行打擊,使得這支小部隊在岸邊根本不敢抬頭。
眼看著熊連長等人在對岸無法行動,紅軍趕忙派出了第二支十八人小隊,這一次帶隊的是孫繼先營長。
可是孫營長等人還沒等到對岸,就遇到了更大的問題,國軍不斷的火力打擊,導致小船出現了漏水現象。
本就困難的作戰條件,更加地雪上加霜,小船一漏水,就無法掌控方向,加上大渡河的水流無比的湍急,小船竟就如此在河中開始打轉。
說來也巧,正是因為小船在河中打轉,始終不貼近國軍的攻擊范圍,這不僅吸引了國軍的火力,還讓國軍打不到干著急。
但是這樣耗下去始終不是辦法,我軍的處境仍然十分被動,目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擊潰國軍的機槍據點,讓已經過河的十八勇士可以大顯身手,一旦他們放得開手腳了,那么這邊的渡河任務就會輕松很多。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經過長途跋涉我軍的輜重早就所剩無幾了,目前手中只有一架迫擊炮,三枚炮彈。
而這門迫擊炮,連炮架都沒有,只是一個炮筒,這艱苦的條件,一時間讓紅軍犯了難。
作為指揮的楊得志團長,眼看著岸對面的十八勇士被動的遭受國軍的打擊,不斷地想著辦法。
再三思慮之下,也只有使用迫擊炮打擊敵方機槍據點這一個辦法了。
就算明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迫擊炮能夠摧毀敵軍機槍據點的希望十分渺茫,他也只能下令炮兵對敵方機槍據點發起攻擊。
畢竟除了最后拼一下之外,楊團長也實在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了,總不能拋棄好不容易登陸對岸成功的熊連長等人不管吧。
而這時,使用這門迫擊炮的炮兵,正是日后的新中國開國少將——趙章成。
回顧起趙章成最開始參軍時,就是西北軍的炮手,一直都以打炮準而出名,對于迫擊炮有著極高的天賦,所以不管到哪,他都有很高的軍事價值。
盡管自己身懷絕技,可是這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趙章成也沒使用過,一時之間,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團長的命令,加上眼看著對岸的兄弟們就要頂不住了,趙章成就算是沒試過,這次也得硬著頭皮試一試了,畢竟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別人就更不可能成功了。
自己手里僅有三枚炮彈,國軍也正好是三個機槍據點,也就是意味著,一點失誤都不能犯,只要有一發炮彈沒中,那就前功盡棄了。
大家都知道,迫擊炮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轟炸范圍目標,并不像狙擊槍那樣適合精準打擊,所以這樣看任務難度就更上一層樓。
這世間就是有天才,趙章成就是迫擊炮方面獨一無二的天才,他硬是用自己的左手代替炮架,以右手充當瞄準裝置,對敵軍的機槍據點,進行了準確轟炸。
三枚炮彈,三個機槍據點,就好像一切都早已安排好一樣,趙章成沒有打歪任何一炮,精準的摧毀了敵軍的據點。
趙章成神乎其技的精準炮彈,讓對岸的熊連長等人無比振奮,一舉拿下敵人的灘頭陣地,為后續支援的友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反觀炮兵陣地這邊,幾乎所有人一起把趙章成圍了起來,驚呼他的水平實在高深莫測,真是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即將崩潰的戰局。
最終,紅軍取得了大渡河之戰的勝利,趙章成雖然不是這一戰的指揮官,但是他的功勞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毛主席親自為趙章成頒發了“神炮手”的特殊榮譽,由于當時條件確實艱苦,沒有實質獎勵,但是這個美名,已經全軍所有炮兵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自此趙章成“三炮”成名,成了連毛主席都承認的——紅軍神炮手。
百團大戰一騎當千
大渡河之戰,趙章成的“神炮手”美名已經人盡皆知,在日后的抗日戰爭期間,他精湛的技巧更是屢建奇功。
在百團大戰期間,趙章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他的手中只有三門炮,卻讓敵方的日軍認為,我軍至少是一個炮兵排在對他們進行進攻。
1940年岡崎大隊在關家垴的一處據點居高臨下,布置了精密的機槍火力網,對我軍進行打擊,意圖阻止我軍進攻,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當時負責進攻的129師任務很簡單,就是拿下這個據點,敵軍居高臨下以逸待勞,我軍進攻受阻,遲遲攻不下這個據點。
這時候趙章成挺身而出,再次利用自己的迫擊炮,幫助我軍渡過難關。
百團大戰時,我軍的裝備已經比長征時好了太多,趙章成手里掌握著三門完整的迫擊炮,炮彈也是十分充足,這些武器對他來說,簡直可以媲美一個營的作用。
上級調給趙章成六個助手,讓他們全都聽候趙章成的派遣,協助他使用迫擊炮進攻日軍的高地。
而后,趙章成居然讓他們把炮口調到了88.5度,基本上與地面垂直,一個不小心,炮彈就會直上直下,把自己給炸個人仰馬翻。
可是就是這個看似離譜的辦法,還真的奏效了,趙章成手法高超,在開炮的同時,幾乎用了最快的速度填裝炮彈。
余下的兩門炮雖然不及趙章成那么快速地裝彈,但是也是有樣學樣,用最快的速度填裝炮彈,并且伴隨著高頻率精準的轟炸,讓山頭上的日軍苦不堪言。
就這樣,在趙章成的帶領下,這六名助手,不僅很快的摧毀了日軍的機槍陣地,并且能夠更加熟練的運用迫擊炮進行作戰了。
趙章成利用自己出眾的能力,攻下了敵軍的據點,三軍上下無不佩服。
而在之前1932年的黃陂戰役中,趙章成還曾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中,通過槍聲來判斷敵軍的位置,從而使用迫擊炮打擊敵軍。
日復一日的精進,已經使趙章成成為了真正的“炮兵宗師”。
在后期解放戰爭的時候,他已經是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炮兵主任,在前線很少見到他的身影。
但是每當有戰士迫擊炮打得十分精準,就會有人夸贊:“你這炮打得簡直有趙章成當年的影子”!
三軍大比武,神炮美名揚
建國之后,趙章成將軍曾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勝利歸來后他沒有過多的休息,就再次投入到工作當中,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曾舉行過一次“大比武”運動。
當時已經是少將的趙章成將軍,和許多戰士們住在一起,給他們講訴關于迫擊炮的使用技巧等等,這些戰士們耳濡目染,都學到 了不少的知識。
而趙將軍的教學可以說是一絲不茍,他想把自己一輩子的心血全都交給這些后輩們,等到國家需要的時候,讓他們都可以挺身而出。
八一電影廠甚至將趙將軍的教學拍攝下來,全軍放映,讓大家都能學到趙將軍的親傳。
而趙將軍知道自己的教學被錄制之后,他就更加細致了,不僅僅詳細教學了迫擊炮的拆解,甚至還為大家傳授了他的絕技--無炮架轟炸。
這一絕技正是當年大渡河畔,幫助紅軍突出重圍時的那一個絕技,若是當年沒有趙章成,紅軍恐怕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林彪元帥看了趙將軍的視頻之后,發出感嘆:
“趙章成已經把打炮練就成了一門藝術了!”
趙章成教給戰士們的不僅僅是徒手發射炮彈這一個技巧,更是讓大家明白了不論什么情況,都不要放棄,只要我們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一定可以擊潰敵軍。
在“大比武”之后,楊成武將軍和毛主席談到:
“經過趙章成的調教,我的士兵可全成了神炮手了。”
毛主席聽到這一番話,也不禁開懷大笑,想想這位自己親自封的“神炮手”,這么多年,還是在研究迫擊炮。
不得不承認,只要肯下功夫,任何東西研究到極致,都是可以出神入化的。
結語
作為新中國無數炮兵的祖師,趙章成將軍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就遺憾地離開了我們。
為了紀念趙將軍,人們在他的靈前擺了兩座迫擊炮模型,以此來希望趙將軍在天之靈,依舊可以教導我們新中國無數的戰士。
趙將軍生前勞苦功高,在軍隊身先士卒,任勞任怨,成為了開國將軍,也沒有貪圖享樂,而是繼續教導后輩的戰士們。
正是如此,趙將軍才被我們無數人至今緬懷,這是新中國的功臣,是他的血汗,鑄就了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趙將軍英靈千古,吾輩自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