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帶“技術”二字的高校肯定是專科沒跑了!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近兩年許多“技術”大學的迅猛發展,更是讓人們徹底消除了這一印象。
尤其是坐落在廣東深圳的深圳技術大學,作為一所高質量強校,不僅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精算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更是努力建成一流的研究型技術大學,近幾年在科研方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深圳技術大學自2018年成立以來,依托深圳的科技創新優勢,快速崛起為一所科研實力強勁的應用型高校,其科研實力體現在多個方面。
我們都知道,學科建設是高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學科水平集中體現了高校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深技大便遠遠超出同層次高校。據悉,深圳技術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兩個學科沖進ESI全球前1%,標志著其學科水平正式躋身國際前列。數據顯示,深技大WOS論文總計2404篇,總被引24113次,篇均被引頻次10.03,高被引及熱點論文39篇。材料科學學科WOS論文468篇,總被引8468次,篇均被引頻次18.09,高被引及熱點論文12篇。工程學學科WOS論文445篇,總被引3600次,篇均被引頻次8.09,高被引及熱點論文6篇……這一數據的展示不僅反映了該校學科布局的前瞻性,更凸顯了科研團隊在關鍵領域持續深耕的成果積累。
幾年的時間里,深技大以“深圳速度”跑進ESI全球前1%,正式躋身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離不開科研團隊與頂尖學者的集聚。據悉,2024年9月,該校15位學者入選斯坦福大學與Elsevier聯合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涵蓋材料科學、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激光物理等前沿領域。該榜單從近700萬名科學家中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學家,涵蓋了22個領域和174個細分子領域,為科學家長期的科研表現提供了一個衡量指標,更客觀、更真實地反映科學家的影響力,而深科大能在如此權威的榜單中占據多個席位,科研團隊的實力自然是有目共睹。
科研平臺集聚學科、人才、設備、技術資源,是高校科研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科研實力最直觀的體現。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深技大堅持“以應用需求為主”的科研導向,不斷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協同育人水平,與華為、騰訊、中芯國際、比亞迪等257家知名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協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700余項,聯合共建實驗室35個,教師在學校賦權支持下推進多項科研成果產業化,獲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報道,效果十分顯著。
所以,對于考生而言,選擇深技大不僅意味著接受頂尖科研訓練,更將置身于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前沿陣地,擁抱“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