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促進深海關鍵礦物的勘探與開采。對此,美國前助理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普羅德曼稱,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而美國的軍工企業稀土儲備僅僅能夠支撐數月時間,特朗普批準的海底采礦令能否成為救命稻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表示:美對中國稀土依賴度非常高,替代方案可謂“死馬當活馬醫”。
稀土,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資源,在現代工業中卻是絕對的“幕后主角”。智能手機、電動汽車、戰斗機、導彈防御系統等高科技產品,都離不開它的身影。中國的稀土產業占據了全球的主導地位:70%的開采量和超過90%的精煉加工份額,讓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盡管美國本土擁有一定的稀土資源,但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稀土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的高環保要求和高成本,美國企業選擇從中國進口低成本的稀土產品。這種長期依賴,使美國在稀土產業上逐漸失去了自主性。
稀土資源(資料圖)
更可笑的是,美國竟然還指望靠幾十年前遺留下來的可憐戰略儲備應對這場供應危機。冷戰時期美國儲備了價值500億美元的物資,而如今只剩下區區8億美元,面對高科技產業滾雪球般的需求,簡直是杯水車薪。更何況這些儲備本應在國家安全危機時刻才動用,如今動輒挪用,顯然已是“燃眉之急”。
美國科技巨頭已經在尋求中國的豁免,試圖從中國獲得稀土出口的許可,從而研制相關的機器人技術。實際上不僅僅機器人需要稀土材料,而且在國防工業領域也要有稀土材料,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F-35閃電II戰斗機,就需要大量的稀土材料,根據美國自己公布的數據顯示,美架F-35需要400多公斤的稀土材料。顯然就美國的稀土產業鏈,根本就無法為美國自己提供對應的稀土材料,如今美國科技巨頭突然尋求豁免,已經凸顯了美國工業制造領域的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稀土這事讓美國意識到供應鏈太依賴中國。但想換個地方生產,墨西哥工人要價高,印度技術跟不上,非洲礦產又不穩定。美國政府現在只能一邊找海底礦,一邊求中國放行,可中國說這是國際通行做法,不會隨便讓步。美國企業還在想辦法,但短期內沒好辦法。中國工廠效率高,供應鏈全,其他國家暫時沒法比。特朗普想讓工廠回美國,可企業算賬后發現成本翻倍,這事可能還得僵著。
這場稀土博弈,暴露了美國供應鏈的致命軟肋。美國不是沒試過自力更生。早在2010年,他們就提出要重振本土稀土產業。但十幾年過去了,美國的稀土加工能力還是沒啥起色。原因很簡單:稀土加工是個技術活,需長期的研發投入和產業積累。我們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布局稀土產業,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礦就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礦,配套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集群更是獨步全球。反觀美國,他們稀土產業斷斷續續,政策也不穩定,企業更愿意把精礦送我們這加工,省時省力還省錢。
稀土資源(資料圖)
事實上,此前中方就已經將多類稀土原材料加入管制清單,如今再度將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加入管制,說明中方的反制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反制力度也越來越強。在此背景下,美方再搞極限施壓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特朗普政府應該意識到,在中美博弈的過程中,中方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在不斷提高。如果美方想和中方坐在談判桌上,就應該采取切實行動,展示更多誠意,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