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前腳剛結束,后腳就有人盯著中國稀土出口的風向。美國那邊早就在放風,想用關稅下降來換中國松綁稀土管制。
可結果呢?聯合聲明里一個字都沒提稀土出口放寬,商務部反倒拉著好幾個部門開了個專項會議,要嚴打稀土走私。這明擺著告訴美國:別想再像以前那樣敞開了拿中國稀土!
要知道過去幾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大家都不陌生,關稅你來我往,搞得全球市場都跟著心驚肉跳。但關稅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個“雙刃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中方顯然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這回直接換了個打法,祭出了一招更狠的“殺手锏”,這下特朗普直接傻眼了,著急的一次又一次訪華。
關稅只是第一張牌
五角大樓的絕密報告顯示,美國軍工生產線正面臨史詩級危機:F-35戰機制造商庫存告急,導彈工廠被迫減產,連核潛艇軸承都開始斷供。
這一切的源頭,竟是中國人手里那些不起眼的灰色金屬粉末,稀土。
然而當特朗普試圖用關稅施壓時,中國反手甩出一張比芯片更致命的王牌,直接卡住了美國軍事霸權的咽喉。
稀土,聽著像地里隨便就能挖出來的,可它稀就稀在“提煉難”,而且老天爺分布得特別不均勻,這東西是現代高科技的血液,你手里的手機、電腦、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機,哪樣離得開它?大到冶金石化,小到機器人芯片,都有稀土的影子。
但稀土最要命的地方,在軍事領域,那些尖端裝備:隱身戰機要涂料,激光雷達要核心元件,航空發動機葉片得靠它耐高溫耐腐蝕。
甚至龐大的驅逐艦、戰略核潛艇,肚子里都裝了論噸計的稀土材料。沒了它,這些武器的性能直接跌落幾個世代。
最諷刺的是,老美這個科技和軍事老大,偏偏在這條生命線上被人牢牢抓住了,數據冷冰冰地擺在那里:美國72%的稀土靠進口,其中軍工企業用的高性能稀土,八成以上從中國來,這可不是臨時應急,是整個產業鏈條都焊死了。
像F-35戰斗機,一架就需要400多公斤稀土,伯克級驅逐艦要兩噸多,戰略核潛艇胃口更大,快接近五噸,一旦供應斷了,美國那點戰略儲備據說只夠撐18個月,下一代武器對稀土的需求量只會更大,這不確定性直接卡住了研發進度,讓那些砸錢無數的項目前景蒙上陰影。
一步錯步步錯
回頭看這事兒,挺讓人跌眼鏡,因為曾幾何時,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那時候中國連提煉高純度稀土的技術都沒摸到門兒,那好好的王座怎么就讓出去了?
說白了,美國資本精啊,當時他們覺得挖礦提煉這活兒又臟又累,技術門檻不高,附加值低,環境污染還大,瞅著金融、高科技來錢更快,這費力不討好的產業環節,得!外包出去得了。
可東方這邊呢?沒覺得這是垃圾產業,反而是個戰略要地,于是硬著頭皮,一步一個腳印地死磕最難的提煉技術,這事兒難到什么程度?就像在一塊混合餅干里,要把某種特定的糖分子單獨提純出來——那需要一套極其復雜的化學工藝。
中國用了幾十年時間,不僅掌握了高超的提煉技術,甚至能做到99.9999%這種超高純度,更厲害的是,把整個稀土產業鏈從頭到尾打通了,從礦石到各種深加工材料,沒人能比,全球超過九成的稀土精礦,都得送到中國來加工。
這就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本土明明有全球儲量巨大的稀土礦,比如那個著名的山隘礦,可偏偏最關鍵、技術壁壘最高的提煉環節成了他們的“短板”。
直到現在,即使山隘礦被國防部投錢重啟了,挖出來的礦石很大部分還得千里迢迢運到中國提純,就算將來真能在海底挖出稀土結核,最終的加工流程,繞來繞去,恐怕還是繞不開中國。
王牌設下新規矩
所以當初中美貿易正激烈的時候,中國很自然地打出了“稀土牌”,你看,哪怕前陣子中美在部分關稅問題上達成了個90天的“休戰期”,表面上有點緩和,但在稀土這塊兒呢?中國非但沒像美國希望的那樣放松出口,反倒進一步擰緊了螺絲。
具體怎么做的?把稀土出口審批升級,搞了個嚴格的“一批一證”制,每一單貨都得清清楚楚說明最終賣給了誰,同時對稀土走私下了狠手,抓到違規企業就重罰,直接拉進黑名單,追究法律責任,一個不放過。
這招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國際稀土市場價格跟著噌噌上漲,西方世界自然是炸鍋了,各種抱怨稀土進口受阻,審批流程龜速,說這威脅到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可他們的抱怨細品起來特別矛盾:他們一邊使出吃奶的勁兒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限制中國獲得先進芯片技術,另一邊卻理直氣壯地要求中國把稀土這個命門資源,大開方便之門隨便賣給他們。這種“只準我卡你脖子,不準你捏我七寸”的態度,是不是把這場非對稱博弈的底牌亮了個徹底?
談判桌上的僵局
所以在最近的那些談判里,美方心里最想實現的清單里,稀土肯定是靠前的一條——希望中方能解除或放寬限制。畢竟這玩意兒實在太重要了。
但怎么可能呢?中方清楚看到,美國在解除對中國芯片等高科技領域的限制上,壓根兒沒有什么真心想讓步的意思,既然你科技上對我圍追堵截,憑什么要求我在核心資源上對你敞開供應?稀土這張強有力的管控牌,中國自然要攥緊了。
所以,即使雙方在部分商品關稅上達成了那個脆弱的90天暫停,但更深層、更硬的矛盾,比如芬太尼化學品管控、針對小額跨境包裹征稅這些,以及我們說的稀土管控,根本沒得到實質性解決,依然是懸在那兒。雙方關系,說白了還是膠著狀態。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跨國巨頭企業,連電動汽車領頭羊特斯拉都包括在內,他們在海外建廠生產,對稀土的需求量是天文數字,面對中國收緊控制帶來的高成本和不確定性,他們怎么辦?
只能轉變策略,不再光靠傳統的貿易商,而是想方設法直接跟中國的稀土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這其實從側面印證了,無論你愿不愿意,中國在稀土整個鏈條里的主導地位和議價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還有更狠的后手?
美國當然不甘心被這看不見的鏈子勒住脖子,他們肯定會想盡辦法重建國內稀土生產,滿世界尋找替代資源,這是自保的本能反應。
可問題是,前文說的那個“短板”——最關鍵的提煉技術,短時間內依然難以突破,就算費勁巴拉把礦挖出來了,沒法變成高純度、能用的材料,依然是坐擁金山討飯吃。
那我們呢?我們國家可不止是守著眼前的優勢,更長遠的戰略棋盤正在鋪開,除了繼續加強出口管控和打擊走私,一個更大的動作是——大力推動稀土的“循環利用”方案。
這招可能才是真正的“殺手锏”。不光依賴挖新的礦,還要把那些海量的報廢舊電器“榨干”,把里面的稀土都回收回來。計劃到2030年要大幅提高回收率。你想想,這是多大的一個潛在資源庫?
這標志著中國稀土政策的重心,正悄悄從“管控出口”向“循環再生”躍遷。這不只是環保,更是為自己在全球稀土市場構建一條“自我供給”的護城河,大大提升中國在稀土領域的長期韌性和全球影響力。
這場圍繞稀土展開的非對稱博弈,短期內看不到解套的希望。中美兩國這場關于關鍵資源的較量,看來只是換了個戰場,棋局還長著呢。
本文信源:證券時報《最新部署!嚴打稀土等戰略礦產走私出口→》
新浪財經《金融時報:稀土及稀土磁鐵管制,汽車供應鏈堪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