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審美自由是否意味著擺脫容貌焦慮?
當我們在社交平臺見證“白女生活方式”的全球性傳播時,答案顯然更為復雜。
繼續“韓女”之后,互聯網上掀起了“白女”(通常指的是那些中產階層以上,喜歡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精致生活的歐美女性網紅們)生活方式狂歡。
這些照片上的女孩是以加州為首的富裕白人女性的想象,她們有著標志性的裝束:Lululemon瑜伽服、Ins裸色唇蜜和Stanley保溫杯。看似隨意的穿搭,通過健身才能得到的緊致體型,自信的笑臉,散發著濃濃的活人感。
其實“白女審美”生活方式能火起來也不是沒有理由。首先在互聯網上,大家的確喜歡看的是光鮮亮麗的一面,這些“白女”往往會在社交媒體上po出精致化、藝術化的圖文,她們呈現的精致和儀式感往往會讓我們有所向往。
其次,“白女審美”也象征著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穿上Lululemon,安排幾節普拉提課程,在海島曬太陽......
這種有錢有閑,做事隨心不考慮性價比的松弛感,吸引著現在生活忙碌壓力大的年輕人。
但“白女審美”的盛行絕非偶然的文化現象,其本質是運動產業與社交媒體共謀的商業奇跡,在COCO眼里,一定程度上是健康的。
據全球健康產業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 數據顯示,全球健康經濟在2019年已達到4.9萬億美元的高峰。盡管2020年因全球疫情的影響略有下降至4.4萬億美元,但至2025年,這一數字或將回升并突破7萬億美元大關。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不僅吸引了眾多新玩家的加入,也促使傳統品牌不斷革新策略,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
其中“白女審美”正是細分領域的紅人(趨勢制造者),通過她們在互聯網上po出的內容,吸引一群又一群人的加入。在小紅書上常與 “白女” 熱詞綁定的首先就是吃,比如最近很火熱的干巴酸奶碗、綠色蔬果汁、巴西莓果、姜黃飲,都屬于海外媒體上很火熱的 #clean girl lifestyle# ,這些食物低卡、高顏值、恰到好處的精致感,這些健康的食物讓不少人都跟風。
妝容部分,她們追隨清透的“白開水”妝,微微曬黑的肌膚呈現健康的氣血,還有法式裸色杏仁甲、自然露出的小雀斑、淡淡的高光、帶著水光的玻璃唇......整體呈現自然、原生感的美貌。
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白女”穿著風格。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搭配,實則是精心打磨的OOTD,她們偏愛使用白色、粉色、淡黃等治愈色系,營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圍。
各種以運動健身為關鍵元素的功能服飾延伸出多元風格和面料。像是Lululemon的(Align系列)采用的nulu面料,不僅干爽排汗、極具包裹感,最大優勢就是輕盈柔滑的綿軟觸感仿佛沒穿衣服一樣。
Alo Yoga中,“ALO”三字分別指代空氣、土地和海洋。這個來自洛杉磯的品牌經常被時髦姑娘瘋狂“帶貨”,現在熱度一點都不輸lululemon,款式有設計感的單品也成為了時髦搭配的秘籍。
主打中高強度支撐性強的Lorna Jane運動內衣,很注重對功能性的研究與設計的Under Armour,包裹性極強的Skims......也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以前看來的精致生活是通過攢幾個月的薪水買一個名牌包包,去展示自己優越的生活方式。然而“白女審美”則是從本我的快樂出發,追求自律、健康、平衡。在這樣的審美洗腦下,“白女三件套”近些年在財報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數據。
當我們在社媒圍觀“白女”們表演式自律時,更應警惕將健康異化為新型容貌焦慮。要記住想過上松弛自洽的人生,才是 “白女審美” 崛起背后最核心的社會情緒。畢竟當"effortless ch ic"成為需要精心維護的人設,所謂松弛感已然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論。
或許該重新定義這場審美實驗的終點——不是復刻某個特定群體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找到自我接納的彈性空間。
希望每個人接納真實的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松弛自洽,專注自己。
編輯:Ariana
排版:Yuri
設計:JiaNing
圖源:Ins、Pinterst、網絡
參考資料:Wellness 2030: The New Tchniques of Happiness——Gottlieb Duttweiler Institute(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