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1年除夕夜,臺北高級監獄里的一對夫妻,迎來了生命的最后時刻,妻子臨刑前抱著丈夫失聲痛哭,直言萬分對不住他,丈夫卻面色堅毅坦然赴死。
這對苦命夫妻,便是抗日名將李玉堂和他的妻子陳伯蘭,黃埔一期出身的李玉堂,是名副其實的蔣介石嫡系,曾立下殲滅六萬日寇的戰功,如今卻被昔日恩師親手處死。
吊詭的是,沒過幾年,老蔣就開始為李玉堂的死痛哭流涕,反省自己“殺錯了人”,多年后,國民黨官方更是直接給他平反,同時給予李家遺孤諸多補償。
戰功赫赫的李玉堂,如何走到了被老蔣下令槍斃的地步?他的妻子為何哭訴對不住丈夫?遲來的平反,究竟是蔣氏政權真心悔悟,還是國民黨另有圖謀?
1899年,李玉堂在山東廣饒出生,打小兒就是一個典型的山東漢子,直率爽朗熱血愛國,學生時代的他,參與過“反袁”革命活動,在五四運動期間帶領魯商罷市示威。
中學畢業后,李玉堂曾短暫地當過小半年兵,結果發現軍閥體系下的基層士兵雖然拿著新式武器,骨子里卻仍然是舊式兵痞的作派。
換湯不換藥地給軍閥賣命,不是李玉堂想要的,他希望通過手中的槍,為腐朽的舊中國打出一片新天地,于是他離軍回鄉了,繼續尋找自認為正確的人生方向。
1924年,一座日后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軍事學校在廣州黃埔區正式建立,它就是國共兩黨合力創辦的黃埔軍校。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致辭,勉勵廣大學子不要追求做大官,要努力做大事,還在山東老家苦苦求索的李玉堂在報紙上看到這句話,不由得心念一動。
李玉堂懷著求學報國的壯志豪情,遠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很快便被順利錄取,成了黃埔一期的學生,在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當時的黃埔軍校,有兩位校領導在學生群體內部最有影響力,一位是校長蔣介石,另一位便是政治教導主任周恩來。
周總理經常指點優秀的學子,向他們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這引起了老蔣的警覺,他利用校長的職務便利,四處培養親信,在學生中尋覓“嫡系”人才。
成績優異的李玉堂,就是老蔣相中的“好苗子”之一,為了爭取人心,他對李玉堂刻意拉攏,直到對方最終徹底倒向自己。
老蔣深知,李玉堂這種胸懷大志的人杰,高官厚祿打動不了他,于是便見縫插針地宣傳國民黨“三民主義”等只存在于紙面上的“先進理念”。
涉世未深的李玉堂,徹底被老蔣的空話、套話打動了,決定加入國軍的陣營,黃埔一期畢業后,李玉堂如愿以償,以國軍團長的身份,跟隨老蔣全程參與了“北伐”。
在東線的淡水之戰,李玉堂奮勇當先,第一個將軍旗插到了敵營中心;在決定“北伐”成敗的龍潭一戰,他率領沖鋒部隊,將軍閥孫傳芳建立的防線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北伐”結束后,李玉堂榮升為師長,恩師蔣介石親自給他頒發軍功章,他的軍旅生涯開局可謂完美,不久之后,命運的第二個十字路口,擺在了李玉堂面前。
駭人聽聞的“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爆發后,國共合作正式破裂,老蔣開始在全國各地大肆“剿匪”,打擊我黨的武裝力量。
李玉堂此時,正計劃前往蘇聯,去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老蔣卻突然攔住了李玉堂,勸他跟隨自己“剿匪”,對江西蘇區的紅軍進行圍剿。
念及老蔣的“知遇之恩”,李玉堂放棄了出國深造,前后五次參與針對紅軍的大規模“剿匪”,均以損兵折將告終。
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李玉堂中了林總和聶帥的“調虎離山”之計,手下三個整編團被成建制消滅兩個,還有一個團被蘇區紅軍殲滅大半。
老蔣聞訊怒不可遏,當即要將李玉堂“軍法處置”,后來念及李玉堂是自己的愛徒,還是放了他一馬,將其暫時撤職,直到1935年恢復了原職務。
這是李玉堂遭遇的人生第一個重大挫折,他雖然灰心喪氣,但還是很快振作了起來,在李玉堂看來,抵御外辱才是重中之重,內戰的一時勝負自己可以接受。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玉堂迎來了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他率部輾轉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大戰和長沙守衛戰等諸多戰役,立下戰功無數。
武漢一戰,李玉堂拖住日軍主力將近一個月,成功守住了這一交通重鎮、歷史名城;南昌戰役中,他率軍在棺材山一帶同日寇展開了長達九天的“拉鋸戰”。
棺材山被抗戰史研究人員稱為“南昌絞肉機”,此戰慘烈程度可想而知,戰場上每一天,尸首都會堆積成山,甚至直到解放后,當地百姓都時常發現當年的骸骨。
李玉堂帶領的國軍第八軍,付出了極大傷亡代價,終于取得了棺材山阻擊戰的勝利,保住了南昌,此戰過后,國軍第八軍獲得了“泰山軍”的美譽。
不久后,國軍第八軍被擴編重組為第十軍,李玉堂被老蔣賦予了保衛常德及長沙的重任,常德一戰,第十軍和日寇苦苦相持近五十天,終于取得了保衛戰的勝利。
可是好景不長,李玉堂很快便在長沙,迎來了自己軍旅生涯的第二次重大失利,由于敵眾我寡,外加李玉堂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日寇偷襲第十軍主力部隊得手。
李玉堂見勢不妙,急忙派總預備隊回援,可是為時已晚,為了保存國軍的有生力量,李玉堂進行了一番痛苦抉擇,最終還是決定從長沙撤退。
就這樣,長沙的一大半區域落入了日軍手中,老蔣對此很是憤怒,多次向李玉堂問責,李玉堂雖然因戰敗心存愧疚,但他也有充分理由替自己委屈。
原來,國軍原第十軍,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對上全副武裝的日軍部隊毫無勝算,李玉堂在接手第十軍后,用前第八軍的骨干,為新軍提升了整體戰斗力。
可以這么說,沒有李玉堂兢兢業業整頓軍務,就沒有第十軍的脫胎換骨,如今老蔣僅憑一戰之失,就否定了他之前所有的功績,這讓李玉堂很是不服氣。
憤懣之下,李玉堂干脆稱病隱退,將第十軍交給了別人,可是長沙會戰馬上就要打響了,第十軍的將士們只認李玉堂,其余臨時接手的軍長根本指揮不動。
蔣介石不得已,只好親自致電李玉堂,請他出山,李玉堂本想推諉,可老蔣的一個問題,徹底讓他改變了主意。
老蔣在電話中問李玉堂:“你還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嗎?”
這句發問,讓李玉堂想起了恩師昔日對自己的器重,他又感動又羞慚,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長沙會戰的千斤重擔。
在李玉堂看來,自己是“提攜玉龍為君死”,用一腔熱血回報老蔣栽培之恩,可從老蔣的角度看,這擺明了是在拿喬兒,李玉堂后來的人生悲劇,也在此處埋下了伏筆。
此時的李玉堂,并不知曉老蔣心里的小九九,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守衛長沙、將日寇趕出敵占區上面了。
在國軍第十軍動員大會上,李玉堂慷慨陳詞,表達了與長沙共存亡的堅定決心,臺下將士們被軍長的豪情鼓舞,誓要一雪前恥,將日寇趕出長沙。
為了取得長沙會戰的勝利,李玉堂不惜“背水一戰”,將船只全部集中在一線戰場,不給大軍后撤留下任何水上交通工具。
在一周的激戰過程中,李玉堂每天都親臨前線,和基層士兵一樣用饅頭冷水果腹,軍長的身先士卒,讓第十軍全軍凝聚力大大提高,最終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勝利。
長沙會戰的勝利,意義可謂重大,這一戰不光殲滅了整整六萬日寇,還極大鼓舞了國軍的士氣,甚至英國等盟國的軍心也為之一振。
此戰過后,美國主動向南京國民政府提供了五億美金的貸款,英國更是直接廢除了多項不平等條約,興奮至極的蔣介石,給李玉堂頒發了“青天白日”勛章。
結果李玉堂的勛章還沒戴熱乎,老蔣的猜疑便隨之而來,抗戰度過最危急的時刻、進入中日雙方長期相持階段后,老蔣就把李玉堂安排到了二線戰場。
李玉堂也因此在長沙會戰之后,再未參與其他抗戰期間的重量級戰役,直到解放戰爭爆發之后,老蔣覺得李玉堂“可堪一用”,就又把死守山東的重任交給了他。
雖說李玉堂是抗日名將,可面對解放軍,他是一點便宜賺不到、一個辦法都沒有,跟我軍在山東打了三年,李玉堂的勢力范圍越打越小,我軍的地盤越來越大。
1948年,“華野”大軍成功解放了泰安,“齊魯咽喉”兗州近在咫尺,李玉堂敏銳地察覺到了兗州的危機,急電周邊友軍請求支援,希望可以守住這一國軍重要據點。
結果國軍再度發揮了“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優良傳統”,兗州守軍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僅數個小時就被我軍全殲。
在兗州被“華野”大軍成功攻破的時候,李玉堂化裝潛逃,躲過了被俘,老蔣見李玉堂丟了兗州要地,簡直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將他撤職。
可沒過多久,老蔣就不得不再次起用李玉堂了,薛岳在海南省駐扎時,手下山東軍經常不聽指揮,于是他向老蔣請求,讓山東出身、在軍中頗有威望的李玉堂前來助陣。
老蔣本不想理會這事兒,可海南防線實在吃緊,他曾經的“嫡系將領”又大多被我軍殲滅或俘虜,手上實在沒多少人能支派了。
于是乎,李玉堂最終還是被老蔣任命,成為了國軍海南兵團的副司令,而在海南,有兩個人將會徹底改變他的命運。
李玉堂前往海南島時,他的家眷也隨軍同去了,其中就包括妻子陳伯蘭和大舅哥陳石清,陳石清在很早之前,就秘密加入了地下黨,此行他是帶著組織的任務來的。
通過哥哥長時間的影響,陳伯蘭也逐漸開始心向我黨,兄妹倆計劃在海南說服李玉堂戰場起義,向葉帥的部隊投誠。
來到海南后不久,陳伯蘭兄妹就向李玉堂攤牌了,希望他棄暗投明,站到我黨這一邊,此時命運的第三個十字路口,開始等待李玉堂進行抉擇。
這么多年下來,李玉堂深知自己的恩師反復無常不可輕信,跟我軍多次交手屢戰屢敗,也讓他徹底認識到了國軍敗局已定。
思及于此,李玉堂下定決心,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投降我軍。
他給葉帥寫了一封投誠信,拜托大舅哥陳石清帶到廣州的解放軍司令部。
陳石清歷經重重艱難,最終成功把李玉堂的投誠信送到了葉帥手上,葉帥收到此信后立即回信,同意了李玉堂的投降請求。
只可惜,由于戰亂期間信件運送遲緩,等葉帥的回信到達海南時,我軍已經成功解放海南省了,李玉堂由于遲遲收不到葉帥的回復,不得不跟隨老蔣逃到了臺灣。
陰差陽錯失去投誠我軍機會的李玉堂,本打算安心在臺灣,和妻子相伴終老,可兩年后的一場意外徹底改變了一切。
那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的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一位名叫李剛的我黨地下工作者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由于受不了嚴刑拷打,他交代了大量情報。
倒霉的是,這個李剛,曾在李玉堂的手下做過事,國民黨特務順藤摸瓜,陳伯蘭曾和哥哥一起策反丈夫李玉堂的往事,就這么被翻了出來。
由于沒有找到實質性證據,審訊人員建議李玉堂把鍋通通甩給妻子,好借此脫罪,陳伯蘭也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
可李玉堂的山東漢子性格,到老也絲毫未減,他堅決不肯出賣妻子換得茍活,急得審訊人員連聲大罵他是“糊涂蟲”。
李玉堂本來被判處的是十五年監禁,可蔣介石聽聞此事,怒火滔滔,要求重審,多年積攢的失望和猜疑,此刻盡在老蔣心中爆發,他非要讓昔日愛徒死才放心。
最終,老蔣親自下令,判處李玉堂和妻子陳伯蘭死刑,在行刑當天,李玉堂面無懼色,挺直腰板,接受了命運的結局。
親手處死李玉堂后,老蔣身邊親信越來越少,自感孤家寡人的他開始想念起了李玉堂的種種好處,他甚至曾當眾痛哭,直言自己處決李玉堂是“殺錯了人”。
可李玉堂夫婦再也聽不到老蔣的悔過了,他們的女兒也沒有聽到,因為她正在大陸奔走,希望黨中央承認父母當年的投誠。
李玉堂女兒的努力,在1983年收到了成效,黨中央經過反復確認,證實了“投誠事件”的真實性,將李玉堂追認為革命烈士。
有趣的是,臺灣國民黨后來大搞“翻案風”,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大批罪犯恢復了名譽,其中就包括李玉堂夫婦。
2004年,臺灣國民黨正式為李玉堂翻案,并給予他的女兒大量撫恤補償,此時距離李玉堂夫婦死于非命,已過去了半個世紀。
都已經這么多年過去了,臺灣國民黨之所以要給李玉堂恢復名譽,并不是高層突然良心發現,只是一種挽回人心的手段罷了。
隨著民進黨的強勢崛起,國民黨在臺灣島內,政治影響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為了拉攏人心爭取選票,給抗日名將搞“追封”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只不過這種種政治博弈,終究是和早已死去的李玉堂無關了,這位抗日名將的生前身后名,和他的多次人生選擇,如今早已成為了近代史的一頁,讓后人感慨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