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來到“千年藥都”河北安國,“必打卡”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所謂“一館看中國,一館看安國”,中國上下五千年中醫藥文化傳承、地方特色中醫藥文化成就,在這座博物館中都可以看到。
不局限于時間和地點,先來體驗體驗“云逛館”。安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位于安國市安泰大街與邳彤路交叉口,總建筑面積近15000平方米,建設布展面積9000平方米,藏品數量約6000余件(套)。館內展陳主要分為中國中醫藥文化展區和安國中醫藥文化展區兩大部分。
其中,中國中醫藥文化展區包含中醫藥發展史、民族醫藥、中醫藥文化體驗、中藥材標本、中藥工藝傳承等展廳,通過展陳圖版、中醫藥傳統器具、古籍文獻、雕塑場景等,鋪開了我國從原始時期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等朝代再到現代中醫藥發展的絢爛歷史圖景。
再來看安國中醫藥文化展區,包括安國人文歷史、安國藥業發展史等展廳,通過復刻藥王廟、安客堂等門頭景觀,打造包含藥鋪老字號、茶館、銀號、客棧、成衣鋪的清代一條街等,將城鎮風貌、名人軼事與地方中醫藥文化緊密相連,盡顯城市底蘊。
完整游覽下來,或許你也會開始思索,為什么安國要打造且能做成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這座龐大的中醫藥知識庫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產業進化論?
安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身上,藏著“中醫藥+”趨勢
一座專業博物館,并非文化場景簡單疊加的結果,而是“文化+產業”融合而成的社會組織形態。
具體來看,安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誕生,一方面確實仰賴于本地深厚的中醫藥產業文化底蘊。
回顧歷史,安國舊稱“祁州“,其藥業起源于宋、興于明、盛于清,擁有著名的“八大祁藥”(包括祁菊花、祁山藥、祁紫菀、祁沙參、祁薏米、祁芥穗、祁白芷、祁花粉)。另外,安國獨創了特有的中藥切制技藝,其“百刀檳榔”“蟬翼清夏”“云片鹿茸”“鎊制犀角”被醫藥界稱為“祁州四絕”。
藥業歷史綿延至今,使安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當前,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也成為安國藥業歷史的集大成之所。
但如果僅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來看這座博物館的建立,未免稍顯狹隘。需要認識到另一個方面: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本質是集歷史傳承、產業創新、教育傳播等于一體的文化生態系統。
在產業創新維度上,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所呈現的“中醫藥+文旅”形式其實更值得關注。
目前,“中醫藥+”正深刻重構傳統產業格局,推動中醫藥從單一醫療體系向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生態演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背后的驅動因素包括市場需求、政策要求、產業鏈成熟等。
首先,需求端對產業轉型的激勵在持續加強,尤其在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的當下,中醫藥消費需求愈發多元化,改變大眾眼中中醫藥過于傳統的刻板印象,探索多種產業形態,對于經濟發展而言勢在必行。
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不少官方文件多次強調“中醫藥+”的重要性,比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到,要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著力增加高質量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健康旅游等服務。這類極具前瞻性和系統性的指導,為長期的產業實踐鋪好了路。
近年來,安國也在積極響應政策要求,將藥文化屬性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全力打造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僅是其“中醫藥+文旅”總體布局中的一環。
據安國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藥都安國”微信公眾號披露,為大力發展康養旅游,安國謀劃了“一線路、六板塊”的康養旅游總體布局。其中,“一線路”即中醫藥文化景觀大道,“六板塊”包括藥王廟(祁州上康谷)景區、藥博園景區、數字中藥都、金木國際產業園、華海中央步行街、紅色三館。在此基礎上,“基藥王廟(御康街、祁州上康谷)→安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數字中藥都→藥博園→步行街”這樣一條休閑康養精品旅游線路也已形成。
這里還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中醫藥+文旅”主要是對原生產業的一種延伸,屬于長期系統性工程,該模式并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政策鋪路,也需要完善的產業生態提供支撐。若在中藥產業基礎并不堅實、體系并不健全之時急于對接其他業態,很有可能對原有產業根基造成破壞。
而目前安國能夠順利進入“中醫藥+”階段,也依托于一個龐大、成熟且健全的產業生態。
根據“藥都安國”,資源端,安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5萬畝以上,以“八大祁藥”為主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是全國首批中藥材種植無公害生產示范縣。
同時當地積極落實“1+10+100”(1萬畝良種繁育基地+10萬畝標準化種植區+百萬畝協同發展帶)工程,與國家藥植所、北京中醫藥大學等知名院校深化合作,推進中藥材繁育基地建設。
生產端,安國現代中藥工業園區生產配套完善,基礎設施“九通一平”全覆蓋,已引入北京同仁堂、天津紅日藥業、河南百消丹、漳州片仔癀、廣東一方藥業等國內中醫藥龍頭企業。入駐企業達到159家,其中,規上企業近80家。2024年前11個月,安國中醫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69.21億元。
隨著發展根基逐步夯實,中醫藥產業鏈持續延伸、謀求更大增長也是自然走向。由此再聚焦安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不難發現其復合定位,是文化傳承的渠道和載體,也是產業進化的自然產物。
當然,走出博物館,能看到更加廣闊的產業天地。安國中醫藥產業升級的圖景還在打開。
中醫藥博物館之外,安國有怎樣的產業升級圖景?
整個中醫藥產業的擴張看不到盡頭。
根據米內網預測,2025年我國中藥市場整體規模將在一萬億左右,其中,中成藥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中藥飲片將達到3000億元,中藥材將穩定在2000億元。隨著需求加速釋放、政策支持加強、科技賦能愈發顯著等,未來整個中藥產業的體量還會有不小的提升。
目前,安國中醫藥產業也處在擴容進行時。不過,雖然我國中醫藥產業長期增長邏輯不變,但階段性波動還是難以避免。
根據中藥材天地網對300多個常用中藥材產能變化的監控,伴隨高價帶來的刺激,2024年常用中藥材合計產能已經超過了500萬噸,預計2025年中藥材種植面積將突破4500萬畝,總體產能將接近600萬噸,到達歷史新高點,產能過剩率或達40%。
與此同時,消費需求略顯疲軟,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多數中藥材品種價格持續下行。這也給產業帶來了短期增長壓力。醫藥行業全年經濟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成藥營收同比下滑2.3%,中藥飲片利潤收縮6.9%。
現階段,消除產業疲態,仍是中醫藥領域的重要課題。挑戰當下,各大地方經濟有壓力也有動力。
于安國而言,其獨特性或在于,享有“天下第一藥市”“千年藥都”等殊榮,也意味著承擔了更加重大的產業破局責任。
那么,安國又將做出怎樣的表率?
地方發展的總目標是從“藥材之都”走向“健康之都”。這一宏大規劃下,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集群將加速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制藥、保健品、文化旅游等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將更加深入。
不難看出,安國建設“健康之都”的核心方法論仍然是“中醫藥+”,通過更加全方位、多元化的產業布局,以進一步激活市場需求,提升中醫藥產業的附加值。這也正好切中現階段產業需求上行動力不足的痛點。
而“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藥企是推動“中醫藥+”的核心動力。安國正以“創新”為不二法門,引領諸多中醫藥企業規?;?、精深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從中醫藥出發,但不止于中醫藥,以共同描繪一個宏偉藍圖。
比如,安國加快建設大健康創新港和健康食品產業園,努力打造“百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現已培育76家“藥食同源”食品企業,主要生產代用茶、固體飲料、方便食品、壓片糖果等300余種產品,年產值達6.8億元,同時研發出即食燕窩、酒黃精、阿膠珠、當歸羊肉、枸杞原漿等400多種健康食品。
小抓產品,大抓業務形態,走在創新路上的安國中醫藥企業正展現出更加立體的經營面,整體產業增長前景頗為可觀。
當然,干擾因素難免。激烈的產業競爭中,諸多藥企都在比拼效率與質量,以衡量創新價值。安國藥企又如何持續提質增效,進一步凸顯創新屬性,進而實現更大的增長目標?
目前來看,安國主要以“數字化”作答產業創新升級難題。據“藥都安國”,安國產業集群中,金葉子藥業、藥都集團、國藥樂仁堂、河北百消丹等5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了質量效率雙增、成本費用雙降。
比如,河北金葉子數智化倉儲中心運用WMS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自動獲取訂單信息,并根據訂單優先級自動分配AGV智能機器人進行揀貨,最大揀貨率可達15000件/小時,揀貨效率比人工提升70%,帶動銷售增長40%;藥都集團研發整合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等系統,人力成本下降15%、生產效率提高30%……
成果已現,或許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創新理念、數字化手段賦能,安國在“中醫藥+”道路上越走越踏實。
結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至戰略高度,各大地方政府壯大中醫藥產業的使命感正在持續加強。
聚焦安國,其作為中藥材的集散地與文化發祥地,在推進全國中醫藥產業持續向前的道路上,無疑具有突出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往小了說,是一座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中醫藥+文旅”業態;往大了說,是諸多藥企全面推動下整個產業的煥新和擴容,“中醫藥+”也將擁有更為多樣的詮釋。
而當越來越多游客來到安國拜藥王、賞藥花、逛藥市、食藥膳、品藥茶、喝藥酒、泡藥浴、看藥戲、學藥理、睡藥枕、住藥宿時,或許更加蓬勃的產業升級力量還在醞釀。
來源:松果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