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信息
南部奧體中心附近一精裝修辦公室轉讓,面積140多平,單屋獨棟玻璃房,視野開闊,停車方便,水電設施齊全,裝修風格簡單大氣。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現場考察,轉讓價格面議!(聯系電話:19960865678)
———— 以上內容為廣告 ————
本文由尋美南部(原南部傳媒)推送
四川,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無數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從巴山蜀水到天府之國,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故事。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嘉陵江中游的南部縣,一段跨越千年的傳奇正等待著被揭開——這里不僅是唐宋時期"一門二相兩狀元"陳氏家族的故里,更是一部鐫刻在山水之間的文化史詩。
瞭望滿福壩新區 (攝影:白剛)
千年望族:從新井縣令到“二相兩狀元”
公元907年,隨著唐王朝的落幕,王建在成都建立前蜀政權。在這場歷史巨變中,一位來自河溯(今山西太原)的年輕書記官陳翔,帶著治國平天下的抱負隨軍入川,被任命為新井縣令。這個看似尋常的任命,卻在蜀地埋下了一顆綿延三百余年的文化火種。
陳氏家族真正走向巔峰始于第四代陳省華。這位以"教子三進士"聞名于史的嚴父,在北宋初年創造了一個教育奇跡:長子陳堯叟端拱二年狀元及第,官至樞密使;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最終官居宰相;三子陳堯咨更是傳奇,不僅是咸平三年狀元,還以武職任節度使。父子四人同朝為官,成就了"一門二相兩狀元"的千古佳話。
在南部縣大橋鎮,至今流傳著陳省華的教子軼事。傳說他每日黎明即起,要求三個兒子在院中古柏下誦讀經史,傍晚則要復述當日所學。這種近乎苛刻的教育方式,造就了陳氏三兄弟"文章經國,武略安邦"的卓越才能。
瑞筍堂一角(攝影:陶利君)
尋訪故里:觸摸時光的四大文化地標
漱玉巖石刻(攝影:白剛)
漱玉巖:蜀中較早的書院雛形
在大橋鎮人民政府后,有一處名為“漱玉巖”的古跡。石室頂部刻有清南部縣令李澍手書“漱玉巖”三字,周圍有一些日月星辰的圖案,還有一處突起的石錐,中有一孔,傳說是陳氏兄弟仿效古人“頭懸梁”之處。洞內石壁間有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其中清晰可見的是北宋詩人黃登禮、楊異悚的詩句,書法精湛,雕刻精細。洞內一股清泉從石縫流出,終年不枯,洞口懸泉瀑布,飛珠濺玉。如今,漱玉巖已成為南部縣重要的文化遺跡之一,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瞻仰。
金魚橋:德育教化的立體教科書
在大橋鎮衛生院附近,有一座名為“金魚橋”的古橋。相傳,陳堯咨善射(歐陽修《賣油翁》),少年便及第入朝為官,陳堯咨作荊南知府任滿回家后,其母馮太夫人問他:“你在荊南作知府,有些什么政績呀?”陳堯咨說:“荊南來往的官員很多,經常都有宴會迎來送往。我常在宴會上表演我的射箭技術讓客人們欣賞,客人們沒有不佩服我的神箭的。”其母生氣地說:“你作官不勤政愛民,卻專愛炫耀你的什么神箭,這符合你父親的教導嗎?”馮太夫人越說越氣,舉起拐杖朝陳堯咨打去,把陳堯咨佩戴的金魚也擊碎了,所佩金魚墜地,故橋以“金魚”命名。為了紀念陳母教子有方,人們在橋頭建了一個亭子,名為“金魚亭”這個寫入的故事,在橋頭清道光年間所立的《金魚亭碑記》中得到印證。清道光二十九年,南部縣令李澍還作《金魚桃浪》二首,以頌揚此事。
思鄉井:孝道文化的活化石
在大橋鎮人民政府內,有一口古老的井,名為“思鄉井”。相傳,陳氏三兄弟奉旨進京為官,將母親接到京城。然而,陳母因思念家鄉而日漸憔悴。兄弟三人得知后,在家鄉掘井,每日用水車將井水運到京城供母親飲用。陳母飲此水后,身體逐漸康復,最終享年九十歲。后人為紀念此事,在井旁立碑,命名為“思鄉井”。這口井至今仍保存完好,遇旱不枯,遇澇不溢,泉水甘甜可口。
瑞筍堂:耕讀傳家的時空對話
在大橋小學內,有一座名為“瑞筍堂”的建筑。所謂瑞筍即三根天然石筍,大清南部縣志記:“陳氏石室在縣西廢新井縣,宋陳堯叟兄第讀書處,其地有三石筍,相傳平地突出,川北道黎學錦題三陳瑞筍處。”“瑞筍處”是陳氏祖墳林,碑文為“出兄第狀元瑞筍處”,現在碑陳列在大橋鎮三陳祠中。
相傳,陳氏家族以“不求金玉貴,但愿子孫賢”為家訓,瑞筍堂便是他們傳承家風、教育子孫的地方。如今,瑞筍堂已成為南部縣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山水人文:穿越時空的詩意棲居
(攝影:白剛)
南部縣,作為陳氏家族的故鄉,不僅有豐富的歷史遺跡,更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從思鄉井到金魚橋,從漱玉巖到瑞筍堂,每一處遺跡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一種精神。
南部縣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陶醉。這里既有壯麗的山脈,也有清澈的溪流,更有古樸的村落。例如,升鐘湖風景區以湖泊和山脈為主要特色,是一個迷人的自然風光勝地。而禹跡山景區則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跡而得名,文化底蘊深厚。
此外,南部縣還有許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如滿福壩、紅巖子湖水利風景區、寺外桃源景區等。在這里,你可以漫步于古橋之上,感受歷史的厚重;可以在古井旁靜坐,聆聽泉水的低語;可以在讀書巖下,體會先賢的志向。
南部縣不僅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它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尋這片古老土地的神秘與魅力。
(攝影:杜保東)
結束語:陳氏家族的故事與南部縣的山水人文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文化畫卷。無論是陳氏家族的輝煌歷史,還是南部縣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都值得我們深入探尋和傳承。
(文:白剛)
來源:南部文物
點擊正文卡片關注我們
南部人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在這里
廣告爆料
聯系電話
(微信同號)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