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2025年的五一假期,六千多萬輛車齊刷刷涌上高速,刷新了歷史記錄。社交媒體上,“人山人海”的畫面成了標配背景。
原本以為趁著假期能好好放松一下,沒想到卻被卷入另一個熱鬧非凡的漩渦之中。上海外灘黃浦江邊聚集了超過五十萬游客、北京故宮門票瞬間售罄、泰山夜爬隊伍嚴重堵塞等等,這些都讓旅行體驗大打折扣。
不過,面對這種高強度的人流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避開熱門景區,轉而尋找那些相對冷門且更富本地特色的目的地。
那么,五一假期里哪些地方人流最多呢?
景點“堵”成人墻
要說這次五一假期哪里最擠,上海外灘絕對是榜上有名。黃浦江邊這塊“吸鐵石”吸引了超過五十萬游客,人挨人、肩并肩,幾乎寸步難移。想和外灘夜景拍張合影?鏡頭里總是躲不開別人的后腦勺。
有人凌晨三四點就趕去搶占好位置,希望能享受片刻清凈,但看到的依然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早已架好的專業攝影設備。不僅體驗感差,還讓人替管理部門捏把汗。更別提公廁前那讓人望而卻步的長隊,足以澆滅不少人的興致。然而,五一期間上海共接待了1650萬人次的游客。
重慶洪崖洞同樣沒能幸免。獨特的吊腳樓夜景雖然依舊迷人,但也變成了“人肉迷宮”。通往核心區的電梯比春運火車還要擁擠,千廝門大橋和嘉濱路幾乎被人群占滿,連手機信號也變得斷斷續續。
所謂的“快速通行”服務多半是騙局,連本地人都覺得無奈,只能勸外地朋友:高峰期千萬別來,不然保證你“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文化地標也沒能逃脫這樣的命運。北京故宮門票競爭激烈,提前幾天就被搶購一空。好不容易進去了,宏偉的中軸線上卻是人頭攢動,隊伍移動得比蝸牛還慢。
想拍張像樣的照片?大多數時候只能高舉手機盲拍,效果全憑運氣。人們渴望親近歷史,感受皇家氣派,但現實卻只留下一片嘈雜。
據統計,五一期間北京接待游客近1800萬人。盡管如此擁堵,故宮卻未能進入北京景區前十榜單,主要原因是門票數量有限。
大唐不夜城寄托著人們對盛唐的向往,高峰期日均游客超八萬。兩公里的步行街被塞得滿滿當當,想看個街頭表演,視線里全是前面觀眾的背影。
穿著漢服想體驗沉浸式樂趣的年輕人,在人群中步履維艱,小心翼翼地提著裙擺穿行,仿佛在進行另一種形式的“負重前行”。
山水勝地的情況也差不多。杭州西湖斷橋在假期里幾乎成了名副其實的“人橋”。游客調侃說,白娘子來了也得排隊。坐游船至少要排兩個小時,好不容易上了船,湖面上又是船挨船的景象,完全失去了“舟行碧波上”的詩意。
作為五岳之首,泰山以其險峻的日出聞名。許多人因為平時沒空,便選擇在假期前往。誰承想,凌晨的夜爬大軍剛出發就被堵在半山腰。手電光連成一條長龍,抬頭是別人的背影,低頭是別人的頭頂。到了山頂更是插針都難,想找塊地方歇腳都很奢侈。不少人折騰了一整晚,別說看日出,連個好位置都沒搶到。
登上八達嶺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壯志在洶涌的人潮面前很容易被磨平。城墻上隊伍緩慢蠕動,有人形容“一分鐘邁一步”,哪是在爬長城,分明是在被人推著走的“人體傳送帶”。
即使到了晚上,想欣賞燈光勾勒的長城輪廓,進入夜游區也需要排隊至少兩個小時,還得在山風中凍著。河南龍門石窟十萬佛像莊嚴肅穆,但假期百萬級的游客涌入,哪里還能找到寧靜?想拍張盧舍那大佛的照片,得先穿越人墻,再巧妙避開森林般的自拍桿。
明明知道會這么堵,為什么大家還是不約而同地涌向這些地方?答案可能很簡單:“一年到頭,就指望這幾天喘口氣”。
喧囂之外,總有人另辟蹊徑
不過,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只盯著那些熱門景點,而是開始將目光投向相對冷門的目的地,或者干脆選擇錯峰出行。
一些本地人開始分享自己的“私藏”路線。比如老北京可能不去故宮擠,而是去法源寺賞丁香。杭州本地人或許會推薦你去茅家埠,享受同樣的西湖水景,但更加清凈。
想看石窟,可以考慮人少又免費的鞏義石窟寺;想爬山徒步,徽杭古道別有野趣;長城并非只有八達嶺,慕田峪人少些,還能坐滑道下山。
即使在上海外灘,也有人找到了北外灘這種既能拍到陸家嘴“三件套”倒影,又相對清靜的好地方。敦煌鳴沙山的駱駝都快累趴下了,去陽關遺址感受“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蒼涼,或許更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
這些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躲避人潮,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種旅游觀念的轉變——從過去那種“我來過”式的打卡簽到,轉向追求更個性化、更深入、也更舒適的體驗。
結語
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是跟風湊熱鬧,還是找個地方讓身心真正松弛下來,去發現些什么?當人山人海不再是假期的唯一劇本時,也許,“身心舒暢”的旅行也就不遠了。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澎湃新聞---2025.05.02:《五一假期首日,上海外灘客流超55萬人次》原文刊登于濟寧新聞---2025.05.04:《“五一”假期余額還剩兩天 這些景區已限流別跑空!》原文刊登于澎湃新聞---2025.05.06:《多省份曬出“五一”旅游“成績單”: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消費創歷史新高》原文刊登于極目新聞---2025.05.01:《記者體驗五一夜爬泰山:凌晨天街游客摩肩擦踵如城市步行街,5元人民幣“取景地”成“爆火”打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