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七個雞蛋
梁有勞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學者講:七粒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約等于一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你信不信,那時我信,百分百的信!
那時候我在西藏當兵。西藏自然條件艱苦,風寒山高路險,不似今日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那會兒僅有川藏青藏兩條礫石公路。遵照偉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駐藏部隊的生活必須品全靠汽車從青海和成都運輸,生活保障困難。西藏部隊的駐地一般遠離百姓村莊,別說吃個鮮雞蛋,就是聽個雞打鳴也是個奢侈的夢想。為了解決部隊官兵營養均衡問題,后勤保障部門想了不少的招數。如凍肉咸肉臘肉罐頭肉,腌菜干菜脫水菜罐頭菜等,用于日常生活。對于吃不上新鮮雞蛋的困難,采用了脫水干粉的辦法,把新鮮雞蛋脫水制成蛋粉,然后食用時再加水調制,用油煎炒食用。這樣雖是吃上了雞蛋,可味道和營養與新鮮雞蛋差遠去了。
司務長熊定長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由于伙食以凍、咸、臘、干腌制品和脫水菜為主,官兵們吃飽不成問題,可吃好有營養卻很難。凍咸臘干和脫水菜營養流失多,雖可以調劑口味,但營養缺乏癥狀隨著冬天的到來,愈發顯得突出:官兵們手足脫皮,掉頭發,眼澀眼干和肌體乏力等。由于蛋白質的缺乏,官兵的免疫力降低,感冒發燒,咽喉疼痛,咳嗽痰多的病號也逐漸的增多,影響戰備訓練任務的完成。
當時衛生部門建議,增加優質蛋白的食用量,補充官兵的體力,扭轉這種狀況。可這增加優質蛋白的食用量不是憑空一句話能解決的,隊長指導員很著急,司務長熊定長急得嘴上長燎泡。怎么補充呢。于是,他帶上給養員王嗣江,到遠離營區的藏族百姓的村莊去找蛋白質含量高的牛肉、魚和新鮮雞蛋。幾經努力,牛肉倒是采買到一些。藏族百姓不吃魚,也不打魚,無處可買。部隊為了安全和尊重藏民族的習慣,也不準下雅魯藏布江打魚,新鮮雞蛋根本就買不到。蒸蛋粉炒蛋粉吃多了無營養還反胃,于是,又想辦法把蛋粉變花樣來吃:蛋粉炒蓮花白,煎蛋粉蘿卜湯,菠菜炒煎蛋粉,西葫蘆炒煎蛋粉。盡管想了好多辦法,效果甚微。
有一天,他翻舊報紙,突然發現一條消息,說大豆是植物中含蛋白質最多最高最好的食品,七粒黃豆的蛋白質含量可頂一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他高興得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拿著報紙急忙找隊長指導員:辦法有了,有辦法了!上級供應的雜糧里,黃豆占了很大的比例。當時想到了磨豆漿做豆腐,可西藏找不到磨豆漿的石磨(那時沒有電動豆漿機),他又與炊事班研究:水煮黃豆做咸菜,發豆芽做豆豉,黃豆燉豬皮,黃豆燉排骨(凍豬肉上的)黃豆燒罐頭肉,黃豆炒雪里蕻,黃豆拌烤麩等,想方設法加大黃豆在食品中的用量,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官兵的體質體力真還有了一定的好轉。
連隊有一個云南入伍的傈僳族戰士余建中,會講漢語但漢字會寫的不多,那時我在連隊當文書,他常找我給他代寫家信。他父母寫信問他的身體問他的工作問他的伙食,他都讓我給他父母寫上身體好,工作好,伙食好。首長關心,同志們幫助,漢語進步也很快,都已經可以獨立工作了。他父母問他在部隊能吃上雞蛋不,正好那天炊事班做了肉皮燉黃豆,他也挺用心,把菜盤里的黃豆粒數了一下,共49粒,就讓我在給他父母的信上寫:今天吃了七個雞蛋!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梁有勞:陜西籍。昵稱:晴空萬里。作品散見國家、軍隊、省市縣級報刊和國外刊物、網絡平臺,有獲刊物獎,部分作品入年選和中考試題。
作者:梁有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