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科普講座走進北京市朝陽師范附屬小學和北京林業大學,為不同年齡段的學子送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體課堂”。這場跨越千里的科普行動,不僅展現了武夷山“世界生物之窗”的魅力,更通過真實故事與科研實例,深化了青少年對生態文明的理解。
北京市朝陽師范附屬小學科普講座現場
在北京市朝陽師范附屬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一只金斑喙鳳蝶標本讓學生呂安吉成為焦點。這只被稱為“蝶中皇后”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背后有一段特別的守護故事——2024年8月13日,6歲的呂安吉在武夷山旅游時發現一只雄性金斑喙鳳蝶殘蝶,他不僅立即辨認出是金斑喙鳳蝶并且主動上交給國家公園保護人員制成標本。該標本如今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科普宣教館展陳。
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一只蝴蝶”的生動故事開啟了不一樣的生態啟蒙。《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科普講座來到呂安吉所在的班級,學生們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視頻“穿越”至武夷山森林秘境,觀察到黑熊、中華鬣羚、黃腹角雉等動物,并在“植物王國”中認識水晶蘭、鵝掌楸(馬褂木)葉片。互動環節中,呂安吉上臺分享當時發現金斑喙鳳蝶的故事,并呼吁小伙伴們走進大自然、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
北京林業大學科普講座現場
在北京林業大學的學術報告廳,科普課程則聚焦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生態人文資源與科研實例。講座不僅呈現了武夷山國家公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還將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引入課程內容,激發科學探索興趣,同時融入朱子文化、茶文化講解,展現生態與文明的共生智慧。來自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詹麗英對北京林業大學首創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學子們提出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茶園經濟效益平衡、新物種保護舉措、志愿服務項目參與渠道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北京林業大學學子們表示,聽了這堂科普課十分受益,不僅對武夷山國家公園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對今后的專業學習也有助益。
開展座談交流會
武夷山國家公園科普團隊還與北京林業大學開展座談,深入交流科研與科普宣教經驗。北京林業大學作為中國林業高等教育的頂尖學府,在學科建設和科研方面具有優勢,雙方期望能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讓國家公園成為“沒有圍墻的自然實驗室”,讓北京林業大學的專業優勢為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賦能。(文/圖 朱建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