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一,給爆火的“China Travel”再添了一把火。
早在上個月15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數據就顯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0.2%。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657萬人次,占71.3%。
彼時,入境游“現象級”爆發跡象早已凸顯。
為此,隨著五一小長假的到了,相關部門有充足的信心預測,這個小長假“China Travel”的爆發力更甚。五一前夕,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初步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有望達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7%。
現實是,據攜程數據,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訂單同比激增130%;支付寶平臺也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長180%,其中來自54個240小時過境免簽國家的外國人通過“支付寶碰一下”消費金額環比4月同期增長近50%。
至于原因,既受益于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支持,更在于“即買即退”的離境退稅新政等措施的刺激。
“中國購”正在成為外國游客打卡的新方式。這些盛況也在資本市場得到正反饋,節后開盤首日,旅游、酒店、免稅店指數午后持續攀高,預計這樣的向上趨勢后續仍可能繼續強化。
訂單激增130%,政策、消費、社媒共筑旅游"超級周期"
在政策紅利、消費升級與社交媒體傳播的共同驅動下,2025年的中國旅游市場進入“超級周期”。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
不過,與以往的長假相比,外籍游客入境游為這個長假旅游市場做出的貢獻更為顯著。
據攜程5月5日發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數據報告”顯示,五一期間入境游訂單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重慶、杭州、珠海、西安、青島等城市躋身熱門目的地榜單。
攜程認為,假期中國入境旅游市場強勁復蘇的核心動力在于,文化體驗與多元玩法對外國游客的強吸引力。
譬如,“科技+文旅”對海外消費者的吸引,據美團無人機方面介紹,為了給到訪深圳公園的市民游客帶來更有趣的消費體驗,公司假日期間航線假日不打烊,并給深圳7大公園的無人機空投柜進行限時“換裝”。最終,海綿寶寶聯名“皮膚上新”及大量趣味線下活動,吸引了眾多外國擁躉專程跨洋打卡。
深圳也一舉成為入境游熱門目的地榜單全國第二的城市,并入圍國內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
再譬如,不遠萬里來故宮門前打卡且膚色不一的“洋格格”,被重慶無人機燈光秀、魁星樓吸引的大批入境游客。
此外,在社交媒體帶來的現象級傳播效應下,“China Travel”持續進入爆發增長期。
典型如五一前夕,據攜程方面透露,海外網紅博主“甲亢哥”《中國奇遇記》系列短視頻在海外社媒實現裂變式傳播,拉動五一期間入境酒店搜索指數同比激增200%。
得益于五一期間旅游消費的爆發,節后首日開盤,A股旅游概念指數持續攀高,截至發稿前指數漲超1.8%;旅游及酒店指數低開高走,午后持續攀高;免稅店指數截止發稿前漲超1%。
未來10年,入境旅游市場或迎4-8倍爆發式增長?
被優化的配套政策應該是“China Travel”爆發最關鍵的支撐。
繼此前覆蓋范圍更廣的過境免簽政策后,4月上旬在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博弈中,國內出臺的“即買即退”的離境退稅等新政,助推了五一黃金周入境游的大爆發,并最大化釋放入境游消費潛力。
4月26日,商務部等6部門又進一步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將離境退稅起退點從500元下調至200元,將現金退稅限額從1萬元提高至2萬元。
為此,“買買買”也成為今年“五一”入境游的亮眼標簽。據攜程數據,“五一”假期上海、深圳、義烏等地入境游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38%、188%和60%。
依托“全球直采”與中歐班列搭建的高效物流網絡,外國游客可以享受“一鍵購買+物流直達”的便捷服務,即使行程匆忙,也能輕松將心儀商品郵寄回家,形成“China Travel”的獨特記憶。
從游客入境游國別來看,去哪兒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國、韓國、日本旅客占比最高;同比增幅最高的則是澳大利亞旅客,增幅達到1.5倍;越南、加拿大旅客增幅也超過了八成。
顯然,高消費水平的游客大增,這意味著入境游對GDP的貢獻也將大大增強,并強化中國文化在全球的重播力量。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笑宇:我們的入境旅游市場增長空間非常廣闊,相比發達國家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入境游的收入占整個GDP是1%-2%左右,中國的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是0.5%左右。
據悉,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研究機構也預測,未來10年中國的入境旅游的市場將增長4-8倍。站在投資者視角,目前可以關注能直觀受益于此的旅游、酒店、免稅店以及跨境電商、跨境支付等方向。
從搖錢樹到美好追求:解碼“China Travel”長久活力的核心引擎
站在整個產業的視角,此次五一假期的表現其實是旅游業真正完全抹去疫情影響,重回新高的一個縮引。
2025年,被認為是全球旅游業的增長年。據《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25)》預測,全球旅游收入較2019年將增長7.9%。
而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旅游經濟新的增長極。
2024年,全球旅游總人次達到142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全球旅游總收入達到6.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7%。
其中,亞太地區旅游經濟快速增長,旅游總人次達到95.6億人次,增速達到19.9%,在五大區域中位居第一;旅游總收入增速達到6.4%,較GDP增速(4.0%)高出2個百分點。
該《報告》預計,2025年亞太地區旅游總收入增速或將超過10%,為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旅游經濟增長提供支撐。可以預見,未來該地區旅游消費市場的增長空間依然十分可觀。
中國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今年4月14日-16日舉辦的2025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香港香山旅游峰會上,超過100家來自北京與香港的買賣家進行了570余組旅游洽談,各方達成意向交易額近2億元人民幣,為推動兩地旅游市場的進一步融合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全球旅游市場的互聯互通與合作共贏貢獻了力量。
密集的國際航線、適宜的自然環境、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令香港在全球市場持續“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境內游、入境游消費需求層次的提高,也將倒逼國內旅游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的完善。
對于旅游業的轉型升級,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旅游報社原社長高舜禮表示,不能把旅游當成一棵搖錢樹,而應全面發揮旅游的綜合性功能,而應著眼于讓旅游更好地服務人民的美好生活。
他認為,“旅游發展的本質是服務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不單是追逐增加收入、拉動GDP增長。”
因此,未來旅游業應強化市場觀念、質量觀念、服務觀念,加強低效閑置項目盤活、提升發展和服務質量,推動旅游從單一經濟功能向綜合的民生功能轉變,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造福民眾的發展。
這將是支撐“China Travel”長久活力的重要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