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宋體佳 謝喜卓)近日,國內30多篇醫學論文被指內容荒誕、涉嫌學術造假,婦科疾病論文中竟出現男性患者。其中,一篇發表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論文里,不但內容存在問題,還掛著新疆、廣東兩地3個科研項目的名頭,被質疑拿“水稿”騙科研經費。5月6日,論文作者向現代快報記者否認文章獲得科研經費支持。目前,作為其中一個科研項目的發起單位,廣東省教育廳已對此事展開調查。
專家稱男性不可能患此病
據了解,涉事論文發表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年2月B第7卷/第5期),題為“超敏C-反應蛋白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內分泌紊亂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文章中列舉了大量多囊卵巢綜合征內分泌紊亂男性患者,而據專家介紹,這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男性不可能患此病。
這篇論文的版面上,還列舉了3個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青年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4Y11)、烏魯木齊市科學技術局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141310056)、廣東省臨床教學基地改革項目(編號:2019JD079)。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為這篇論文拿到了上述3個科研項目的經費支持。
一篇婦科疾病論文出現男性患者,也能拿到科研經費?有網友懷疑這篇論文的作者用“水稿”騙取科研經費。“沒有經費,具體我也不知道。”作為論文第一作者,中石化建醫院婦產科醫生劉某某否認上述說法,她自稱并不清楚雜志上羅列的科研項目是怎么回事。
網友懷疑這篇論文的作者用“水稿”騙取科研經費
現代快報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上述3個項目中,廣東省臨床教學基地改革項目(編號:2019JD079)是廣東省教育廳2019年組織開展的。隨后,記者找到“2019年度廣東省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清單”,并根據項目編號找到對應的課題項目,其課題名稱為:數字醫學技術在婦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負責人是深圳一家醫院的宋姓醫生。課題方向和上述“問題論文”有明顯差異。
“我們的課題單位都是廣東省本地的,一般不會延伸到外省。”廣東省教育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一課題項目已經開展多年,參與單位都是本省的高校和醫療機構,從未對外地開放過。得知有外省醫生發表的論文掛著廣東的課題名頭,這位工作人員讓記者提供了論文標題和期刊名稱,表示將對此事進行調查。
5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電話聯系了《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的主辦單位——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該出版社打假辦一名工作人員記錄了相關問題,并表示會進行核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