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熬死蘇聯,同樣就能熬死中國?李顯龍的一番話說到點上了,他認為如果美國想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中國,結果只會是失敗!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直言:中國不是蘇聯,壓不垮,也不會消失。李顯龍的這番話,點破了中美博弈的關鍵: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經濟底子、全球角色和應對能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冷戰時期,蘇聯靠賣石油撐經濟,商店貨架卻常常空蕩蕩,技術全堆在軍工,民用產品連個像樣的冰箱都造不出。
美國的經濟封鎖、軍備競賽、油價操縱,精準掐住了蘇聯的命脈。到1991年,蘇聯財政崩潰,國旗降下,成了歷史教訓。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過去四十多年,中國從改革開放起步,變成了全球經濟的大動脈。制造業覆蓋從衣服到高鐵,出口貨值占全球的14%以上,是世界供應鏈的樞紐。
2020年疫情沖擊全球,中國經濟卻逆勢增長2.3%,成了唯一正增長的大國。這種韌性,靠的是經濟結構的多樣化。工業、消費、科技、基建,每一塊都能挑大梁,不像蘇聯那樣靠單一能源吃飯。蘇聯當年被油價暴跌拖垮,中國卻早早布局多元化能源。石油進口雖然重要,但中國在光伏、風電、電動車領域已領先全球,2024年光伏組件出口占全球七成以上,新能源車的銷量穩坐世界第一。
這種能源轉型不僅降低了對外部的依賴,還讓中國在綠色經濟里搶了先機。美國想用能源戰打壓中國,難度不小。
冷戰時,蘇聯被西方技術封鎖搞得手足無措,工業升級跟不上。而中國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已站穩腳跟,專利申請量占全球近一半。
即便美國卡脖子,中國的自主研發也沒停步,半導體、量子計算等高精尖領域穩步推進。這種創新力,讓封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外交上,中國更不像蘇聯那樣孤立。蘇聯在冷戰中被北約圍堵,東歐盟友還頻頻鬧分家。中國的朋友圈卻遍布全球,“一帶一路”串聯了140多個國家,2023年簽署的RCEP協定進一步鞏固了與東盟、日本、韓國等國的貿易網絡。
歐盟、日本、加拿大都和中國生意往來密切,2020年歐盟還頂著美國壓力簽了中歐投資協定。美國想拉盟友組團對付中國,可這些國家誰也不想為了美國跟中國徹底翻臉。
美國的老辦法為啥不靈?一來,中國經濟和全球綁得太緊,制裁中國等于傷自己。2020年,美國加關稅讓本國消費者多掏了數千億美元,盟友還跟進報復,全球貿易亂成一鍋粥。
二來,美國的盟友不像冷戰時那么鐵板一塊。澳大利亞靠賣鐵礦石給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印度和中國貿易額也不小,所謂的“四國聯盟”內部都不齊心。
三來,美國自己的經濟優勢沒那么大了,GDP占比從冷戰時的40%降到24%,想單挑中國,沒過去那份底氣。
說到底,中國融入全球太深,動它就是動整個經濟鏈條。美國如果執意硬來,自己也得付出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