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東京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會晤——中國、日本、韓國的外交部長坐到了一起,談笑風生。一改之前互相“冷面相對”的態度。
而這次會議上,除了談笑風生,三方還不約而同提到了一件大事:重啟中日韓自貿區談判。
這個話題一拋出來,就讓人忍不住想問:停停走走了二十多年,這個自貿區還能不能真的搞成?
您覺得這次能搞成,或者不能搞成,都沒有關系,看完這篇文章,您就能找到那個正確的答案。
從哪兒開始的?自貿區的最初想法
中日韓自貿區的念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一年,中國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像一列快車一樣往前沖。
彼時的日本和韓國呢,一個有尖端技術,一個有制造業優勢,三國湊在一起,簡直是天作之合。
當時不少人算了一筆賬:如果自貿區成了,中國的大市場能接納日韓的產品,日韓的技術和資金也能幫中國升級工業。更別提,三國關系好了,東亞還能少些亂子,到時候沒準還能搞個“亞元”出來,和美元歐元三分天下。
可這想法雖好,卻一直沒變成現實。為什么?因為每到關鍵時候,總有些好巧不巧的風把事情吹散了。
談判路上那些“攔路虎”
自貿區談判從2002年正式啟動,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卻始終沒個結果。回頭一看,每到談判的關鍵進展時刻,總會有些事“跳出來”讓三國關系急劇降溫,您說巧不巧吧。
- 2012年,談判剛有點進展,日本政府突然宣布把釣魚島“收歸國有”。這一下子把中國惹火了,主權問題高于一切,中日關系立刻冷了下來,談判自然也停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第一批上街,因為釣魚島問題打砸老百姓自己花錢買來的日系車的人,真的是出于愛國的目的嗎?若真的愛國,他們怎么不去日本打砸靖國神社呢?
- 再到2015年,日韓之間因為歷史上的慰安婦問題吵得不可開交,韓國國內抗議聲一片,日本態度又強硬,合作的事兒只能先放一邊,日韓的關系也破裂了。
- 還有2016年,中韓的關系也沒能挺住。韓國決定讓美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能偵測到我國大半個領空,中韓關系也跟著緊張起來,自貿區的事兒又沒人提了。
- 到了2019年,日本和韓國關系剛緩和了點,又因為貿易問題鬧翻了天。日本限制了韓國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韓國這邊也發起抵制,兩國關系跌到谷底。中日韓三方本來就難坐下來談,這下更沒戲了。
更“巧合”的是,有兩位主張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區的日本官員,卻在關鍵時刻相繼離奇死亡。
第一位是田中先生,他是日本貿易談判的資深專家,在2014年的一次重要談判后被發現死于辦公室,官方說法是心臟病突發,但他的同事們都知道,他幾天前還身體健康,毫無異常。
第二位是鈴木女士,她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專門研究東亞經濟一體化,在2017年去首爾的商務旅行中失蹤,后來在偏遠地區發現了她的尸體,官方認定為意外溺水,但她的家人與朋友都對此表示懷疑。
種種的這些事乍一看各不相關,但仔細想想,每次三國要靠近一點,總有個影子晃來晃去,中日韓自貿區若建成,對誰的生意影響最大,而且這個人還是有名的“愛攪混水”,相信讀者們不難猜出吧?
美國的“小心思”是什么?
為啥美國老是“摻和”進來?說到底,還是利益在作怪。
先說經濟。日本和韓國是高度貿易依賴國,他們的很多產品都賣到美國,如果中日韓自貿區建成了,這兩個國家可能會更多地把貨賣給中國,美國的市場影響力不就小了嗎?
再說政治,東亞三國關系好了,臺灣省如果不加入進來,等待它的就是被東亞邊緣化,這是美國最怕的事情。
所以,用領土問題、歷史恩怨挑撥一下,既能讓三國吵起來,又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最關鍵的,是中國的發展勢頭太猛。
自貿區要是成了,中國在東亞的份量更重,這可不是美國樂意看到的。
這些年,美國一會兒拉著日本搞軍事演習,一會兒給韓國施加經濟壓力,手段不少,目的就是不讓中日韓擰成一股繩。
最近怎么又熱起來了?
有趣的是,這次自貿區談判能再被提起,美國還“幫了把忙”。這美國總統特朗普搞起了高關稅政策,日本的科技產品、韓國的半導體都吃了虧。相比之下,中國市場大、需求多,成了日韓眼里的“香餑餑”。
上個月,三國外長在日本碰頭,都說要重新談自貿區的事,看來是被逼出了新想法。
重啟有望嗎?機遇和難題都在這兒
現在看,自貿區重啟確實有些好條件。首先,三國經濟還是互補的,中國市場大,日韓技術強,合作的好處誰都看得見。其次,美國的政策讓日韓有點“急了”,想找新的出路,三方都有動力往前走。
設想一下,中日韓自貿區如果真的建成,往后我們購買日韓的產品會降低近兩三成的價格,遼寧,山東等地的網友會看到自己的家鄉因經濟增長迎來巨變,或許去日韓倒騰點小商品,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中日韓合作繼續深入,我們甚至可以用醫保體驗日本的高精尖醫療和韓國的醫美,孩子去日韓留學就像在國內考大學一樣。那些日韓右翼分子,也會因為中日韓的大合作不攻自破。
不過這事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美國要是察覺到這事兒動真格的,估計又會想辦法插一腳。
而中日韓之間呢,歷史上的疙瘩還沒完全解開,互相相信對方也不容易。再加上三國各自的打算不一樣,談的時候誰也不想吃虧,能不能談攏還真不好說。
學者認為,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角度看,中日韓自貿區一旦建成,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合作體,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不亞于歐盟。地緣政治上,美國在東亞的政策一直是通過制造分歧來維持主導地位,這也是自貿區談判的最大外部阻力。
最后說兩句:希望和挑戰并存
中日韓自貿區這事兒,能不能成,既看三國自己的決心,也看外面的風往哪吹。美國會不會又“伸手”,三國能不能放下舊賬往前走,答案還得在談判桌上找。不管怎么樣,這場東亞的“大戲”都值得我們盯著看。你覺得這自貿區能成嗎?點贊收藏,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