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一經問世,就霸榜官場類小說第一名,十余年間被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66次。
小說寫盡世態炎涼、官場百態,一語道破職場天機,很多打工人都把它奉為職場生存手冊,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本書,就是閻真所著的《滄浪之水》。
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池大為的職場沉浮。
他一開始把自己困在理想的枷鎖中,可換來的卻是被邊緣化,在經歷一系列挫折之后,他開始融入社會規則,找準自己的位置。
從清高學子到官場弄潮兒,池大為的逆襲并不僅僅是“職場爽文”,而是講述了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道理:
在復雜職場環境中,一個人若學不會低頭彎腰,那么終將會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倒。
如果你身處職場邊緣,徒有理想卻得不到施展,內心掙扎卻低不下頭,不如看看書中的7條潛規則,很臟,但很現實。
1
- 關于人性:人情的冷暖,比天氣變得還快。
《滄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為,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醫藥學研究生。
那個學歷稀缺的年代,池大為這樣的人才,一畢業后,就被分配到了省衛生廳。
沒想到,剛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職場打了臉。
當池大為志氣昂揚,自信滿滿來報到時,接待他的同志,連眼皮都沒抬,只顧著埋頭繼續工作。
池大為特意指了指報道單上“醫學碩士”四個字,對方只是懟了他一句:“你沒看到我在給馬廳長寫材料?馬廳長的事重要呢,還是你的事重要?”
白白浪費一個上午,池大為無功而返。
誰知,等他下午再去時,對方卻一反常態,又招呼他喝水,又噓寒問暖,唰唰兩下就幫他辦好了手續。
原來,對方已經聽聞,池大為是馬廳長點名要留的人。
行政科科長親自帶著池大為去宿舍,甚至還為他提行李,這讓池大為受寵若驚。
可是,當池大為在聊天中無意說道,自己只是和馬廳長有一面之緣,并無其他關系后,科長熱情立刻銳減,并借口有其他事,匆匆離開。
徒留池大為一人愣在原地。
書中有句話說得好:“說是人人平等,那是安慰小人物的神話,一個溫柔的騙局。一個人必須依據實力與他人對話,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對上諂媚、對下傲踞,利聚而來、利盡則散,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了“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身在職場上,別人對你的態度,取決于你的價值。
別對人性有什么過高的幻想,想要得到尊重與善待,先掂量一下自己。
2
- 關于利益:人間真實從來不從原則出發,利害才是真的。
剛工作時,池大為一直秉持著知識分子的傲骨,堅守道德原則,對職場的很多規則都看不慣。
比如,他看不慣丁小槐給領導端茶倒水,覺得那是“狗腿子”的行為;
他聽到同事拍馬屁就起雞皮疙瘩,不愿意參與他們的應酬;
他看到領導大手一揮就批了兩臺進口車,廳里人連起草文件都要住賓館,覺得太過浪費。
在一次會上,當馬廳長讓大家暢所欲言時,池大為像個愣頭青一樣,痛訴單位人浮于事、公款私用現象,還當著領導的面,把賬挨個細算了一遍。
馬廳長表面肯定他,還說:“真理越辯越明。”
可沒多久,遲大為就從廳里重點培養對象,淪為中醫學會的檔案管理員。
從此,他的年終獎墊底,分房名單永遠在最后,連孩子進單位幼兒園都得看門衛臉色。
這一幕,多少人似曾相識?
初入職場時,很多人就如池大為一樣。
開會時,大家都在點頭,有人偏要跳出來提意見;討論問題時,別人都在捧場,有人非得當場指出問題。
看似“敢言直諫”,敢說真話,表達自己想法,不做阿諛奉承之輩,實際上卻傷害了別人的面子和利益。
正如書中池大為的精神導師晏之鶴說的那樣:“人間真實從來不從原則出發,利害才是真的,原則只是一種裝飾,一種說法。”
你把理想原則當作鎧甲,卻不知,在現實的戰場上,這不過是件千瘡百孔的孔乙己長衫。
一個人的棱角若磨不平,走到哪兒,都會硌著腳。
3
- 關于自尊:為了贏得自尊,首先必須放棄自尊。
“我為了自尊和驕傲而不愿順勢而為,可越是想堅守那點自尊就越沒有自尊”,這是池大為初入職場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被“放逐”到中醫學會,池大為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六七年。
單位里的研究生已經越來越多,池大為的學歷已經不再是“香餑餑”。
多年過去,他依舊是那個小科員,而當年點頭哈腰的丁小槐,早已混成了他的領導。
經濟上的拮據、老婆的嘮叨嫌棄、擁擠的房子,猶如一座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但他也只能以寫日記,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一次,池大為的兒子被開水燙傷,他抱著孩子狂奔去醫院,卻因沒帶夠錢交押金,被醫生拒絕看診。
怕耽誤救治時間,他幾近下跪求人。
直到電話打到丁小槐那里,對方一句話就馬上安排了救治。
那一刻,池大為終于明白:尊嚴在現實面前脆弱如紙。
他并非真的無欲無求,只是在為了自己的清高逃避現實。
這件事讓池大為徹底醒悟:“我不愿意這樣理解世界,我拒絕了很多年,可是在這生與死的邊緣地帶,我無法再作出另一種理解。”
池大為毅然放下了曾經的驕傲,他學會在會議記錄中巧妙平衡各方意見,摸索出“三分真話七分沉默”的發言藝術,甚至主動幫退休老領導整理回憶錄……而這些,都為他之后的晉升積累了人脈。
洛克菲勒曾說:“對于一個胸懷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從與忍耐,恰恰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策略。”
洛克菲勒在創業之初,為了尋求資金支持,甚至接受了投資人把自己公司名字易主的要求。
他收起憤怒,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工作。
3年后,他就成功將投資人請出了公司,又把自己的名字豎立起來!
凡是能在事業上叱咤風云的人,都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生活并非凈土,有些事必須學會承擔,有些委屈必須學會接受。
一事無成時,所謂的自尊,不過是沒本事的遮羞布。
只有先學會低頭做事,你才能找到機會,迎來你的出頭之日。
4
- 關于選擇:站隊不如建隊,棋子也能變棋手。
薩特曾說:“人是由選擇造就的,然而人生要緊的選擇就那么幾個。”
池大為的人生機遇,也來源于一次關鍵選擇。
有一次,有人將一封關于馬廳長的聯名舉報信交到池大為手中,希望他也簽下名字。
那一夜,池大為進行了強烈的思想斗爭,最后他黯然發現,舉報信上說的事情并不嚴重,沒有涉及經濟問題,一切不過是一場派系斗爭。
于是,他選擇站隊馬廳長,連夜到廳長家,將聯名信的事和盤托出。
領導因此保全了自己,池大為也得到了重用。
上位之后,池大為沒有將自己淪為只會表忠心的棋子,一直在找機會證明自身價值。
在國家科研課題時,他把馬廳長的名字寫在前面,拼命工作了幾個月,完成了論文報告。
在抗洪救災中,他帶隊前往受災最前線,并憑借專業知識搭建臨時廁所,宣傳飲水安全,避免了災后疫病暴發。
池大為的選擇,是因為他早已看清了時代的方向——90年代的官場,需要的不是屈原式的清流,而是能解決問題的實干家。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刻停在人生岔路口躊躇,有人遵從內心,有人隨波逐流;有人直面挑戰,有人落荒而逃。
選擇之難并不在于路的稀少和狹窄,而在于左思右想的取舍。
當我們身處困局,一時選擇當棋子不可怕,只要別忘記積蓄當棋手的實力與魄力。
當我們身處泥濘,只有選擇自己爬出來,你才能拯救自己。
5
- 關于沉默:沉默的勛章,比喧嘩的獎杯更重。
《道德經》說:“光而不耀,靜水流深。”
經歷了職場沉浮的池大為,內心始終謹記這一點。
在馬廳長手下,池大為不貪功、不樹敵,工作出了成果 ,總是第一時間把領導推到鮮花和掌聲面前。
這讓他得到了馬廳長的信任和重用,官場之路無比暢通。
馬廳長也將他視為“接班人”,退休前竭力向組織保舉,助力池大為升任為省里最年輕的廳長。
當上廳長后,池大為下鄉調研時不坐專車、不搞接待,僅帶一名秘書低調前往;
分獎金的時候,他堅持把自己的標準降到二等,分房的時候,又將自己的順序調到后面;
面對媒體采訪,他推說“成績是集體努力的結果”,絕口不提自己主導的改革……
這些,讓他上任后迅速站穩腳跟、收獲大量口碑,積累了上下級的信任和支持。
古語有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浮于眾,眾必毀之。
職場如江湖,步步驚心,只有不被眼前的浮華迷惑,才能游刃有余的行走。
真正的聰明人,哪怕身居高位,也不鋒芒畢露,為自己招風、招禍。
只有缺乏內涵的人,才會浮躁狂妄;而越是境界高深,人越會內斂謙遜。
因為不聲不響,積累的是無窮的底蘊與力量。
當職場人學會和光同塵,才能讓事業細水長流。
6
- 關于勇氣:真正的勇氣,從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清醒后的亮劍。
當馬廳長退休后,池大為再無掣肘,他想要扎扎實實做點實事。
華源等地真實的血吸蟲發病率,一直是池大為的心病。
當年,為了維護馬廳長的政績,6%的吸蟲發病率,硬生生被壓成3.6%。
池大親眼看到,生病的老百姓因為窮也買不起藥的慘狀。
為此,池大為重啟血吸蟲發病率調查。
這一次,他不再害怕得罪人,將真實的發病率報送到省里和部里,得到了上面高度重視,上面很快就撥下了專款。
接著,池大為組織了8個醫療隊,還親自帶隊在發病率最高的村待了三天,給幾十個人看了病。
有本書里寫道:“勇氣源于自信,而非一味的大膽。”
真正的勇氣,是有智慧的勇氣,是有辨別的勇氣。
真正能夠將勇氣變現之人,是來自實力的托舉,是在駕馭規則后,仍然有打破現狀的決心。
在你沒有實力之前,所有的勇氣,都不過是魯莽沖動的匹夫之勇。
當你有了智慧和能力之后,才能為自己的勇氣托底,大膽地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
7
- 關于處世: 以入世之姿,行出世之志。
在《滄浪之水》的最后,池大為衣錦還鄉,拒絕了陪伴,一個人去給父親上墳。
他的父親原是縣中醫院的醫生,曾在特殊時期,因為替人仗義執言,被人反咬一口。
那些言論成為別人嘴里的“罪證”,父親被批斗,下放到鄉下當赤腳醫生,母親也與父親離了婚。
沒過多久,父親去世,留下了一本《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素描》,里面全部都是“寧可枝頭抱香死”的文人氣節,也像極了父親一輩子的精神寫照。
當年的父親,只想著維護自己的傲骨,卻忽略了人性的幽微。
一開始,池大為也是這樣,堅守著讀書人的清高和自尊。
如今的池大為,站在父親的墳前,想到自己走過的路,突然明白了:真正的成熟不是拋棄理想,而是學會戴著鐐銬起舞。
職場就是一個巨大的道場,磨礪著每個人的秉性與格局。
沒法改變的環境,就試著去適應;無法改變的結局,就試著去接受。
當你歷經磨難,永懷赤子之心;嘗盡悲喜,還記得用權力為理想加冕,才能真正走出生命的廣闊。
因為,真正的成熟,就是以入世之姿,行出世之志。
何為滄浪之水?
屈原曾在《楚辭》中寫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作者閻真則用池大為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不是清濁分明的兩條河,而是滄浪翻滾的一片海。
當一個人沒有踏浪的實力,對抗水流,其實只是在對抗自己。
強者從不在道德高地做夢,將理想強加上不著邊際的價值。
對成年人來說,有時候,愿意向現實退讓和妥協是一種更勇敢的舉動,這種勇敢并不是放棄尊嚴,而是將自己的堅守放在底氣之后。
只有那些看清游戲規則,卻依然選擇認真闖關的人,才是真正的玩家,也最有可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