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到鄰里間房屋時,有一條規矩,那就是“借山不借水”。句話中的“山”和“水”,分別指什么呢?為什么要“借”呢?
農村鄰里間建房,一般來說各有各的宅院,也各有各的房屋,相互之間借一些東西,比如農具、辦酒席的餐具和桌椅碗筷等,過去農村甚至還借柴米油鹽。
不過,這句老話中所要“借”的“山”和“水”,不是物品,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甚至連“借”字也談不上真正意思上的借,而是另有含義。
俗語中的“借”,是一種客套的說法,是“共有”的意思,也就是通過雙方協商同意后,共同擁有。
“山”,即山墻,也就是房屋兩端的外山墻,即與前檐和外檐垂真的外墻,這種墻民間稱外山墻,簡稱山墻。
“水”,即排水系統,包括屋檐水、生活用水等整個住宅的排水。
因此,“借山不借水”的意思是說,鄰里間建房時,屋房可以共山墻,但是,排水系統要分開獨立,各自排各自住宅的水。
在農村,鄰里之間一般忌共山墻,有的地方甚至連圍墻都忌諱共享。有俗語說“借墻不建房,建房夢一場”,此話中的“墻”,既指宅院的圍墻,也指房屋的山墻。
然而,事情總有例外。有一些地方,因歷史上形成的建筑風格,“借山”的情況就很正常。還有一些地方,因為宅基地狹小,為了節約土地,擴大空間,鄰里間在建房時往往整合資源,出現“借山”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排屋。排屋的歷史,從遠古時期就出現了,那時還是很簡陋的棚子。考古工作可以得到證實,在南方各地普遍存在。
遠古時期的人類一般聚族而居,房屋依山而建,建成一排排,每座房屋長的可達上百米。到后來,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區的山區,沿襲了這一傳統。一個家族的人,將房屋建成排屋,即一個家族的人居住在一座長長的房屋內。
比如,湖南雪峰山地區,至今仍然保存了這種傳統民居。江浙地區的山區,也同樣有這種古民居。
這種排屋,呈一字排開,沒有圍墻,每戶人家有三個開間,中間為堂屋,左右兩個開間為住房。兩端的山墻與左右鄰居共有,其他的附屬設施,則建在房屋的后面。
二是圍屋。也就是江西、廣東一些地方的客家方形圍屋,還有福建房的土樓,一個大家族居住在圍屋內,從整體結構來看是一座房屋,但在房屋內,每家每戶都有各自的房屋,左右鄰居共有山墻。
三是店鋪。舊時,水運是重要交通之一。沿江河的一些地方商業發達,形成很多集鎮和商埠、碼頭,沿街房屋大多是前店鋪,后面住房。
這些地方往往宅基地非常緊張,有“寸土寸金”之說。那時,沿街的房屋,為了盡可能的利用空間,擴大店鋪面積,很多人家在建房時,與鄰居協商共享山墻。
后來,一些山區集鎮也同樣采用這種“借山”的方式建房。
四是新開發的小城鎮。在最近幾十年來,很多地方對小城鎮進行了開發,很多農村民眾到小城鎮規劃區購地建房。一般來說,這些建房用地,大多按照門面出讓,門的寬度為4米寬左右。
購地后的人家,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往往數戶人家聯合起來,達成協議共同建房,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比如建材(磚石、鋼筋、水泥等),又能減少占地空間,使門面的空間最大化。這種共同建房的模式,主要就是“借山”,即左鄰右舍共享山墻。
那么,為什么建房時,民間“不借水”呢?這里面既有傳統民俗方面的原因,也有現實生活方面的原因。
1、傳統民俗方面的原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水代表財,天上下的雨水,更是被認為是天賜之財。因此,民間將自家的屋檐水看得很重要,認為只可滴落到自家的地盤,為財富聚集;不能滴落到別人家的地盤,否則就是財富外泄。
生活用水也有同樣的說法,宅內的水匯集后,由自己家的排水溝,從住宅的水口處排出,不能讓水流到他家的住宅,不然也是財富外泄,家里就不聚財了,或者說家里的財運會出現問題。
因此,在傳統民俗中,家里的排水系統,一般在住宅內要有獨立性,不能共用管道、溝渠或下水道。排水也只能往公共區域排,不能往別人家的住宅排。
2、生活中排水存在的現實問題。住宅排水是系統性的,排水涉及動態的水流、污物和氣味。如果自己住宅沒有獨立的排水系統,就會出現以下缺點。
一是責任難以劃分。如果出現排水不暢、堵塞、水倒灌等情況時,責任難以界定,在維修時容易出現推諉。
二是存在衛生隱患。出現污水滲漏、異味擴散時,責任不明,不及時排除,會影響居住環境。
三是產權不明晰。傳統排水設施主要以水溝(明溝和暗溝)及簡單的管道為主,共同使用最大缺點是,出現排水問題后,誰都可以管,誰都不愿管,結果出現無人管的局面。
以上三個方面的缺點,最終可能引發鄰里之間的矛盾,造成鄰里不睦。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再加上過去的農村及集鎮,不比城市,有專門的市政部門管理,一般都是自我管理,才有了“借山不借水”的說法。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防范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
當然,“借山”也容易出現鄰里矛盾,主要是界址不明、拆舊建新時容易產生矛盾。因此,過去在建房時,如果要“借山”,一般都簽訂了契約,現在叫合同,把事項載明,就可防患于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