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侵權請聯系 法律顧問 房律師15952666272
童年的游戲
看現在的孩子們放學后、星期天要么蝸居在家里抱著手機玩游戲成癮,要不就是刷抖音看電視,結果是十個孩子五個近視。想起我們那個時代的童年生活,真有“童年不同樣”之感
懷念童年那無憂無慮的生活,特別是那因地制宜的各種游戲。
春天到了,雖說是春寒料峭,男孩子們早已按耐不住,開始滾起鐵環來,大路上,巷子里、曬場上一個個手握鐵環推桿,那鐵環或加速或轉彎或急停,水平十分了得。女孩子大多數在跳皮筋,“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只見雙腿在皮筋上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香汗淋漓。
還有的孩子則在“格方子”,地上用瓦片劃上格子,找上一個棱角磨掉的破碗片,跳跳蹦蹦的玩個半天。
“抽陀螺”,鄉里人稱打“黃牛”或者打“光光”,一個木頭疙瘩削成一個圓錐形的陀螺,下面釘上一個鐵釘,尺把長的布條系在一個木棍上做成鞭子,便玩了起來,只見那陀螺在鞭子的抽動下聽話的轉動著,啪啪不時傳來那鞭子清脆的聲音。
天氣漸漸變暖了,孩子們的游戲更加豐富多彩,女孩子們除了跳皮筋外還會“抓石子”,鄉里人稱“抓木耳”幾個光溜的石子在那靈巧的手下聽話的或丟或放、或小手輕快一抄,那高高拋起的石子聽話的落入手中。
夏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曬得黝黑的孩子們像一個個猴子,或哧溜一下上了樹或或腳板一溜下了河,家長們不擔心孩子的安全,放任孩子們戲耍,橋下、船頭、孩子們撲通撲通的跳到水里,像一群鴨子在水里嬉戲,直到個個在水里眼睛漚得通紅才悻悻回家。
“打銅板”“打錢堆”是大點的孩子的游戲,玩法很多,記得有一種銅板叫“一分子”的,比一般的銅板好使,身子沉,力道大,為了找這種銅板我找了很多貨郎擔去買,一直沒有買到。
小時候的游戲講究的是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一截麻繩就成了跳繩,一塊壞塑料布剪成條捆好就成了毽子,隨處可見的磚頭瓦瓷,都成了游戲的器材。只有有種叫“玉球”需要到貨郎擔買,玉球就是一個直徑公分把的玻璃球,很便宜,玩法就像現在的高爾夫球一樣使球進洞,不過靠的是孩子們的手指彈撥。放學后,田埂邊、社場上到處是孩子們撅著屁股埋著腦袋玩那“玉球”。
“拍火柴花”也是那時特有的游戲,家里的火柴不等用完,火柴盒上的火柴花便被撕下,那時的火柴花品種特別多,我只記得最普通的就是鎮江火柴廠的火柴花,孩子們用力一拍一疊子火柴花便應聲翻了個身,當然也有很多技巧,速度快、力氣大、手掌窩的好的往往勝率比較高,反之就算小手拍得通紅也是白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