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全球投資界的目光聚焦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如期舉行。這場被譽為“資本市場的奧斯卡”的盛會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和分析師。
伯克希爾作為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其持倉變化不僅是公司策略的體現,更是市場風向標,對全球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通過剖析伯克希爾的持倉變化與持倉偏好,我們得以窺見這家投資巨頭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哪些行業與個股被堅定押注,進而探究其 “變與不變” 背后蘊藏的投資智慧與戰略考量。
//“現金高壘”下伯克希爾堅持守勢蓄勢 //
在剖析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財務狀況時,其現金儲備與資產配置比例備受關注。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到歷史新高的3,477億美元,占總資產的29.86%,其中,短期美債投資高達3,055億美元。在高利率環境下,公司將大量資金投入短期美債,既確保流動性,又獲得穩健收益。
進一步探究現金儲備增加的原因,一方面存在被動積累因素,從2005年末至2024年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年均增長6.36%。而在投資端,由于美股市場估值高企,符合巴菲特投資標準的標的稀缺,導致資金難以有效投入。另一方面,這也是巴菲特主動的策略選擇。過去十個季度,伯克希爾持續凈賣出股票,巴菲特坦言因為估值過高“找不到劃算的買賣”,但是他寧可耐心等待真正的機會——最近曾考慮一筆100億美元收購,最終仍決定按兵不動,顯示出公司在等待更佳投資機會時的耐心。在缺乏理想投資機會時,選擇主動持幣等待合適的投資時機,以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未來投資的高回報率。
//不變:核心倉位長期布局,盡顯內在價值穿越周期的魅力 //
伯克希爾的美股持倉高度向少數行業與公司集中,巴菲特偏好護城河深厚、現金流穩定的藍籌企業,并敢于對它們長期重倉。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Q4,伯克希爾的股票投資組合總值約為2576.03億美元,包含35只股票;前五大重倉股——蘋果、美國運通、美國銀行、雪佛龍和可口可樂——占其股票組合的74.57%,顯示出其高度集中的投資策略。
伯克希爾的行業配置旨在平衡增長與穩定性,近十年來,投資組合高度穩定集中于金融(含銀行和非銀金融)、硬件設備、食品飲料和石油石化等行業。
硬件設備行業(尤其是蘋果)在2016?年剛露面時僅占?4.49%,隨后快速放大——2020?年已攀至?43.71%,2023?年更一度突破?50%,即便2024?年調整回落到?29.16%,依舊是組合第一大權重,體現了“好資產拿得住”的復利哲學。
食品飲料行業占比雖從2015?年的高點?31.55%下降至2024?年的14.04%,始終保持雙位數,在低波動、高分紅的消費品中“打底”。
金融行業提供穩定現金流,銀行權重由2014?年?28.37%緩慢壓縮至2024?年?12.17%;非銀金融則經歷先降后升,2024?年反彈至?24.77%,說明伯克希爾并非簡單減倉,而是動態平衡兩類金融敞口。
石油石化行業占比從2021年1.37%激增至2022年的13.94%,且在2024年仍維持在11.74%,成為新一輪戰術性“周期票”。
//變:靈活調整邊緣倉位,長期主義并非僵化不變 //
近十年里,伯克希爾在邊緣行業上調整持倉的行為靈活多變。家庭用品、機械、建筑、汽車與零配件、工業貿易與綜合、醫藥生物、企業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呈現出“試倉-驗證-退出”式的靈活機動特征,已連續兩年以上徹底清空。消費者服務、化工、房地產投資信托、半導體等行業進進出出,呈現出“高點加倉-低位建倉”的波段式進出。可選消費零售、耐用消費品、造紙與包裝、國防軍工等行業,仍處于低權重的“探測期”,保持試探性。而日常消費零售、醫療設備與服務、傳媒、電信服務等行業則始終維持靈活調整,小幅滾動倉位,從未真正退場。
伯克希爾最新的動作更能佐證其靈活本色——今年徹底清倉了數只“嘗試性”持股,包括2020Q3買入的云數據軟件公司Snowflake、2022年Q1買入的傳媒公司派拉蒙環球、2024 Q2買入的美容消費零售ULTA Beauty等,均已完全退出,以收縮非核心行業。甚至最短不到半年即全身而退,這些退出動作背后,反映出伯克希爾對相關公司估值和商業前景的再評估:當發現行業逆風或性價比不再符合標準時,寧可果斷止損離場,以騰出資金。
與此同時,伯克希爾并非將核心行業鎖死,而是在保持長期配置主線的同時,針對估值、周期和基本面變化進行靈活換擋。石油石化行業市值從幾乎空倉到2022年末的414.95億美元高點,以及硬件設備市值在估值飆升后果斷降溫,同樣體現伯克希爾的投資策略在宏觀起伏和行業輪動中進攻與防守切換上的張力。
作為價值投資的旗幟,伯克希爾的一舉一動都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伯克希爾的持倉偏好并非一味“買了就不動”,而是在“長期持有確定性資產”與“靈活捕捉階段性機會”之間找到平衡:核心倉位像船錨,保證組合韌性;邊緣調倉像風帆,為整艘巨輪注入機動性。這種看似矛盾的“雙軌打法”,是其能在十年間既守住利潤高地,又不斷開辟新增長曲線的關鍵。
若您對更多美國機構持倉數據感興趣,可通過美股專題統計(快捷鍵USMO)>>機構投資者>>13F機構持股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