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和家長們聊起一些關于孩子的成長問題,可以說是千個孩子千個樣,但也有一些東西是共通的,比如學習上,初中生和初中生的家長們,無疑是最可憐的群體!
面對中考50%的淘汰大關,家長們每天都過得很焦慮,孩子們也很掙扎。早上七點就得到校,深夜12點還不能睡覺,依舊在奮筆疾書,孩子不睡,家長也得跟著熬。
第二天還要早起給孩子做早餐,還得面對一整天的高強度工作,回家還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問題,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自從孩子上了初中,家長滿頭青絲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縷縷白發,心間也掛滿了憂愁。
孩子們也不好過,作業本堆成了小山,明明很努力了,可考試結果一出,滿卷的紅叉真刺眼。課間從原來的10分鐘變成了15分鐘,但懂的都懂。如果不給孩子減少一些作業量,減輕點學習任務,給再多的課間時間都沒用。
當“搶跑”變成“消耗”,當“分數”碾壓“人格”,我們看到的不是“精英預備役”,而是被馴化的“沉默牛馬”,他們收起好奇心,藏起表達欲,眼里只剩排名表上的數字。小學時眼里的光,逐漸被題海吞噬;初中時萌發的棱角,逐漸被“唯分數論”磨平。
有人選擇躺平擺爛,有人陷入偏執內卷,然后都走向了“自我割裂”:要么麻木妥協,要么自私封閉,卻忘了教育本該是“讓靈魂舒展”的過程。
對于初中生,我們該怎么引導?對于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對路?下面這幾點,我認為你要想得通透一些。
1、教育的本質應是“先立人,再成材”。
真正的教育從不是“分數的角斗場”,而是“品格的試驗田”。心理健康才是根基,培養出一個會共情、敢拒絕、能抗壓的孩子,遠比一臺“做題機器”更經得起風雨。
人生很長,所以好的德行比好的分數要更長久;善良、堅韌、責任感、同理心……這些品質,才是孩子未來能“立得住”的底氣。
我見過太多太多的孩子,他們在學校時,一時風光無兩,每次考試都考高分,一路過關斬將,沖進985、211這些名校,頭頂光環,像極了小說里面的主角,然而在離開了學校這個只有考試的地方,踏出了社會,他們卻瞬間變得無所適從,最后一事無成。
家長們,你要知道熱愛比成功更珍貴,若為分數折斷孩子探索世界的觸角,即便考上名校,也不過是“高學歷空心人”。
雖說大環境如浪潮,我們無力改變;但小家庭可成港灣,可為孩子留一方喘息之地。家長們真的不必苛求“滿分”,但求“盡力而為”;不必追逐“名校”,但求“人格健全”。
2、家長的角色應擺正,不做“監工”,而是要做“戰友”。
記住,共情比說教管用。當孩子熬夜寫作業時,遞上一杯熱牛奶;考砸時,先擁抱再復盤。
最重要的是,不要天天在孩子耳邊嘮叨,你上班開會時都怕上司啰嗦,你還總是在家說得不停,孩子能不跟你對著干才怪!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的話越少,孩子的狀態就越好!
最后,家長要明白接納比要求更容易接受。若努力后仍無法上岸,那就坦然接受“平凡中的閃光”。
正如胡適先生對孩子的告白:“你是一個個體,不是我的續篇。我因你完整,而非你因我存在。”真正的愛,是允許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而非“修剪成盆栽”。
3、學習的真諦是在“內卷”中守住“底線”。
在當今如此卷的環境下,大家都在拼命搶跑,卻很少人會停下來好好思考,為什么跑,以及這條跑道最終要通向哪里?
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給各位還未上岸的初中生家長幾點建議。
①卷努力,不卷結果!只要孩子認真做了,不管結果如何,有了這份認真的態度,即使在學習上未能取得好的結果,將來也必定能在其它地方,發光發熱。
②卷習慣,不卷排名!既非天賦異稟,就不要妄想做第一,永遠都會有比你優秀的人跑在最前頭,卷排名你是卷不過人家的。
相比之下,早睡早起、整理錯題、堅持運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這些比刷題,比成績更重要。
③卷成長,不卷比較!從現在開始,把目光從遠處收回,只關注自己的成長,不在意別人的成績。今天比昨天多懂了一道題,那就是進步。天天跟別人比,只能得到焦慮和自卑。
保證自己每天都有進步,這就是成長!
正因我們苦過,所以才想孩子更努力一些,但努力的意義不是成為考高分的機器,而是讓孩子找到那束能照亮人生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