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7.9級地震襲擊緬甸中部,多災多難的緬甸又一次躺槍了,這是2025年全球最大的一次地質災難,震源深度僅30千米,這種淺源地震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就像一把利刃一樣砍在了緬甸的國土上,數以千計的建筑物瞬間倒塌,塵土飛揚后只剩下一片廢墟。
遍地廢墟,古跡遭劫
對緬甸來說,這場地震是災難性的,除了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之外,地震還摧毀了不少歷史悠久的古跡。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曼德勒皇宮這次也沒能逃得過去,古墻和塔樓在此次地震中再次坍塌,雖然其中一部分建筑是1989年按照歷史圖片和資料重建的,但也算把緬甸的國家寶藏被破壞了大片。
除了皇宮之外,阿瓦大橋也遭遇重大損毀,橋體被擰成了“麻花”,這座有91年歷史的地標性建筑完全不能正常使用了。
阿瓦大橋是連接曼德勒省與實皆省的重要通道,一時間兩地交通幾乎癱瘓,而且這次地震對民宅和公共設施的損毀也相當嚴重。
據最新統計,曼德勒地區有超1591棟房屋倒塌,當地的寺廟和學校也都遭到了嚴重破壞,緬甸是個佛教大國,曼德勒是東南亞著名的佛教圣地,擁有兩千多座佛塔的蒲甘古城一度傳出毀壞照片。
雖然后來確認有些照片為舊圖,但這次地震對緬甸文化遺產和民眾生活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截至3月30日,因地震死亡人數達到了1700人,還有3400人受傷,300人至今下落不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如此大規模的地質災害,我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地震發生后,我國立刻做出了緊急響應,向緬甸派出了救援隊伍。
火速馳援!
畢竟緬甸離我國云南非常近,地震不僅破壞了緬甸當地的建筑和基礎設施,還波及到中緬邊境的房屋和道路。
我們是不可能對這樣的危機坐視不管的,且不說中緬兩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系,單從人道主義和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必須在第一時間采取迅速有力的行動。
這樣高效率的救援響應又一次成了讓全球贊嘆的中國速度,地震發生后短短數小時內,我國多支救援隊就已經開始了準備工作,經驗豐富的公羊救援隊一行16人攜帶生命探測儀、破拆工具等專業救援設備,火速前往災區。
在這方面我們的經驗是緬甸比不上的,除了設備先進之外,我們的救援隊伍擁有豐富的現場經驗,在這方面我們是有過慘痛教訓的,2008年汶川地震是世界罕有的大地震,我們的人口比緬甸密集的多,損失自然比緬甸重的多,為了盡快彌補損失,全國各地齊上陣,在救援任務中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
這些經驗現在也成了我國對緬甸進行救援的理論和實踐支撐,與此同時云南省多家醫院抽調組成的醫療救援隊也于29日清晨乘包機抵達緬甸,他們帶來了醫療器械、藥品和其他急救物資。
這些醫療隊的到來讓救災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減少了不少二次傷害的可能,而且這次救援活動中我國衛星技術的應用幫了大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啟動了多顆衛星對緬甸災區進行了全方位的觀測,有“火眼金睛”稱號的吉林一號衛星獲取了超過20次災后高分辨率圖像,直接為救援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
實時獲取的圖像可以精確地標示出哪些地方急需救援、哪里交通堵塞、建筑物倒塌的具體范圍等,救援效率直線上升,有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再加上我國救援隊的豐富經驗,二者緊密結合讓救援人員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每一個關鍵位置。
隨著后續災情逐步顯現,越來越多援助力量趕赴緬甸,中國的藍天救援隊、紅十字會等民間力量也著手輸送物資,幫助疏通安置點、發放食物、搭建臨時帳篷等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宣布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提供了帳篷、毛毯、食品、飲用水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這樣全面的救援部署讓緬甸人民感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救援特色,也再一次為我們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可是自然災害去了緬甸內部的局勢變的更加撲朔迷離了!
緬北戰局生變!
地震不僅讓緬甸的基礎設施和文化遺產遭受重創,更是在無形之中打破了緬北原有的軍事平衡。
緬北的武裝沖突這些年一直持續不斷,不同的民族武裝力量、政府軍和各種地方武裝在這片土地盤踞。
地震中損毀了緬軍后勤補給線,讓整個緬北戰局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發生了變化,震中附近正是緬軍的“金三角防線”,這條走了一直以來都是緬軍的后勤支持和兵力調動關鍵。
但地震讓第99師指揮部嚴重受損,讓這條關鍵的補給線中斷了整整72小時,但這段時間已經足夠對整個戰局產生影響了!
現在緬軍的整個防線已經出現了松動,地震導致了地面開裂,讓整個戰線的分布都受到了影響,原本遍布于叢林中的通信線路也因為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被切斷,第77師作戰指令系統一度陷入癱瘓狀態,緬北戰局瞬間陷入被動。
果敢地區的老街守軍成了孤軍,完全中斷了總指揮部的聯系,而且各種軍需物資其實因為災難無法抵達前線,現在緬軍內部已經出現了一定混亂。
相比緬軍的混亂,一直在找機會擴大自己勢力的緬北同盟軍則敏銳抓住了這次天災帶來的機會,同盟軍369師趁著震后的騷亂,迅速在南天門山增設觀察哨。
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直接成了同盟軍的天然防御屏障,對緬軍難受的大災難,反而成了同盟軍的老天爺賞飯吃,是行軍作戰的天賜良機。
看來同盟局還是有能力的,不僅在戰場上有謀略,在老天爺出手的時候也能借勢借力,原本用來輸送物資的交通線反倒讓同盟軍占據了先機,他們設置了反坦克陣地,構建了穩固的防御體系。
如此嫻熟的行軍作戰方式讓同盟軍的勢力拓展就像插上了翅膀,接著地震的機會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大了一大圈,其實本來緬北的各方勢力已經處于平衡了,可地震這個不可抗力卻讓整個平衡被打破,同盟軍成了第一個獲益的群體。
除了同盟軍的趁勢推進之外,一向與緬政府軍不相上下的佤聯軍也沒在地震中閑著。他們利用地震造成的自然障礙加強了薩爾溫江沿岸的布防巡邏,直接在地理位置和區域威懾力上和同盟軍形成了戰略呼應。
這讓緬軍不僅要分心應對來自同盟軍的進攻,還不得不時刻提防佤聯軍在南方的伺機而動,看來緬北戰局的紛亂要被地震“點燃”了,新的沖突似乎一觸即發。
各種勢力借助這場地震重整了局勢,政府的軍事部署上不得不花更多精力收拾“震后余波”。
如此復雜的戰局變動不僅讓緬甸軍方感到棘手,地震的沖擊波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國的邊境安全,現在中緬邊境本來就是敏感地區,震后的破敗不堪以及緬北各武裝力量的蠢蠢欲動,很有可能對我國邊境穩定構成不小的威脅。
這次的地震災區和中國邊境的距離并不遙遠,一旦局勢不可控,緬甸北部很有可能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恐襲、沖突等多種問題都有可能蔓延至我國境內。
所以這對我國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事情,現在中緬之間的經濟合作剛剛踏入了快車道,但地震卻讓中緬經濟走廊上的項目施工因為不可抗力不得不停工,曼德勒至皎漂鐵路這樣的重要工程也受到了直接影響。
過往物流線路的效率下降了40%,交通運輸線上的瓶頸就增加了經濟風險,這么看來天災人禍這兩個孟不離譙的搭檔正在聯袂趕來,給本就不穩定的局勢再次添上了一把火。
現在我國已經做了相應的準備,加強了邊境口的守備和防御,增派警力監控周邊武裝力量動向,防止它們擴大沖突進而蔓延到中方境內。
同時也啟動了中緬項目的應急搶修工程,確保盡快恢復工程建設和保證經濟走廊的中方施工進度,趁著敏感時刻確保線路暢通,項目的延續也是中方為穩定邊境帶打出的一張牌。
這么看上去,咱們國家在地震天災影響邊境的應急策略是非常迅速而有效的,雙管齊下就讓風雨飄搖中的地緣安全局勢暫時平靜了許多。
結語
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地震造成的影響讓多個武裝力量的實力結構重新分配,這是大背景動搖的體現。現在薩爾溫江畔沖突陡然增多,駐守部隊戒備一再拉高。
總體來說現在的緬甸一些混亂,接下來如何恢復原有平衡、穩控局勢將會成為牽動人心的大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