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宏大棋盤上,每一年的經濟政策都是精心布局的關鍵落子。而今年開年,一系列政策細節猶如隱秘而重要的線索,悄然勾勒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這些政策少有人深入剖析,卻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今年經濟領域一個極具標志性的變化,便是《政府工作報告》將 2025 年的 CPI 指標設定在 2% 左右。這一看似簡單的數字調整,實則意義深遠,因為這是自 2003 年以來,該目標首次低于 3%。
在國際主流經濟學的視野里,CPI 的溫和上漲至關重要,它宛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適度的漲幅能夠有效刺激和帶動經濟增長,是衡量經濟活力的關鍵指標。但這個度必須精準把握,漲幅過高,貨幣貶值加速,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難以承受;而過低的話,經濟則會陷入活力缺失的困境,大家普遍面臨賺錢難的問題。所以,2%-3% 之間被公認為合理區間。
我國將 CPI 目標從 3% 降至 2%,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過去,將 CPI 定在 3% 更多是一種約束性指標,旨在嚴格控制物價漲幅,確保不超過這一紅線。而如今降至 2%,性質已然轉變為完成指標或預期指標,這意味著決策層要全力以赴達成這一目標。這一細微卻關鍵的調整,反映出決策層在認知層面的巨大跨越,徹底摒棄了以往對經濟基本面過度樂觀的判斷,直面當下經濟問題的嚴峻性,以更加務實和積極的態度,努力提振經濟發展態勢。
基于上述對經濟形勢的深刻洞察,政策報告中出現了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 ——“資產價格” 一詞被納入 2025 年經濟總體發展要求。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彰顯了決策層對經濟發展要素的全新審視。
資產價格,通俗來講,就是財富效應的直觀體現。以美國為例,其社會財富的 60% 與股市緊密相連。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美國股市持續上揚,呈現出長線大牛的走勢,股價一路攀升,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帶動了整個社會財富的大幅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反觀我國,社會財富的 60% 集中于樓市。
然而,在過去 5 年中,樓市持續下行,致使一大半國人的財富嚴重縮水,進而對整體經濟產生了抑制作用,經濟發展陷入低迷。由此可見,今年將提升社會財富效應納入經濟發展目標,足見其緊迫性與重要性。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的深遠影響,實際上一直被大眾低估。北大國發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從 1991 年到 2023 年的國內經濟波動情況中,清晰呈現出房地產周期與經濟周期的緊密關聯,房地產周期深刻影響著經濟周期。這也充分表明,若想實現經濟的有效提升,忽視房地產行業將事半功半。
為了扭轉經濟局勢,“更加積極” 的寬松財政政策重磅登場。財政部長明確指出,這個表述多年來首次出現,其背后蘊含著力度空前的中央財政加杠桿行動。具體來看,赤字率躍升至 4%,創下歷史新高;發行 1.3 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規模達到 4.4 萬億。綜合計算,2025 年新增總規模高達 12 萬億,相較于去年這個救市大年,還增加了近 3 萬億。回顧 2008 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我國推出的 4 萬億救市計劃,當時中央財政實際投入僅 1.5 萬億。對比之下,今年的財政投入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年經濟增長的龍頭也發生了轉變。過去 4 年,由于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出口成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內經濟越是面臨困境,出口就越發力,去年我國順差達到 1 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這也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抵觸情緒。在此背景下,今年消費被強制性確定為經濟增長的新龍頭。
為了有效啟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國務院發布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洋洋灑灑 30 條措施,涵蓋多個方面。其中,方案的前 4 條聚焦于增收促進行動,充分體現了決策層對促進消費關鍵因素的精準把握。因為大家普遍意識到,促進消費的前提是增加收入,讓人們對未來收入有穩定預期,消除 “錢花了就沒了” 的擔憂。
這四條增收方案,核心內容可歸納為三點:其一,致力于提高打工人的工資收入,通過提高最低收入標準、解決企業欠款問題,確保企業有足夠資金為員工發放工資;其二,推動財產性收入增長,尤其強調股市的重要性,期望股市成為投資者的 “搖錢樹”,而非 “銷金窟”,為此采取了保險資金入市、將國央企市值管理納入考核、嚴厲查處財務造假和股東非法減持等措施;其三,關注農民收入增長,其中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機制是關鍵一環,農村地區長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公平分配是難點,若能妥善解決這一機制問題,有望顯著提升農民收入。
此外,消費貸等信貸支持政策也在促進消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房貸利率最低可達 3.3%,公積金貸款利率為 2.85%,而令人矚目的是,消費貸利率最低降至 2.49%。如此低的消費貸利率,源于財政直接貼息給銀行,從而硬性降低了貸款利率。這種一面增加收入、一面降低借貸成本的策略,充分彰顯了決策層為促進消費所付出的努力與決心。
在這些政策背后,我們也能清晰看到決策層對股市和樓市定位的明確區分。在決策層的考量中,股市被視為財產性增收的重要工具,承載著提升居民財富的重任;而房地產則與汽車、家電一同,被歸類為大宗消費范疇。這一分類明確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未來,股市將在財富增長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而樓市則主要側重于滿足人們改善生活質量的消費需求。
今年開年的這些政策,猶如一套精心謀劃的組合拳,從對經濟形勢的深刻認知,到財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到對消費的全力提振以及對股市樓市的重新定位,每一步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深刻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與經濟走向,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你對這些政策有怎樣的看法?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觀眾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