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名50多歲的工人在觀山湖區朱昌鎮馬黃井項目負責運輸管道.工程完工后,當年收到包工頭支付的部分勞務費,剩余8000元勞務費卻遲遲未到賬。該工人經過3年多催討未果后,于2025年3月找到了觀山湖區綜治中心。該中心接到此糾紛后,交辦至人民調解窗口立即開展調解。
首次調解時,包工頭拒絕協商。次日,觀山湖區綜治中心聯合項目所在地基層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召集鎮街、村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再次組織調解。通過釋法說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由包工頭一次性支付勞務費8000元,成功化解矛盾,避免了糾紛升級。
“多虧調解員的幫忙,不然這欠款糾紛還不知道要拖到啥時候!”“還好找了你們,不用打官司就解決了。”事后,當事人連連感謝。質樸的話語,滿是對觀山湖區人民調解工作的認可。
觀山街道綜治中心司法所與街道、社區、派出所聯合調解鄰里糾紛。
這樣的高效調解,正是得益于觀山湖區司法局與觀山湖區綜治中心緊密協作,構建了“1+N”調解矩陣。
據了解,自觀山湖區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以來,以“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為目標和出發點,觀山湖區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神經末梢的基礎性作用,為觀山湖區綜治中心注入強勁動能。
——充分整合調解資源,打造解紛“前沿陣地”。以區綜治中心為樞紐,觀山湖區司法局業務科室直接入駐區綜治中心人民調解窗口,通過線上、線下和窗口現場受理,全面統籌指導全區人民調解資源,“一站式”開展聯動調處,形成“糾紛受理——分類指派——聯動調解”閉環。同時,做實“三調聯動+三個銜接”,整合“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資源,以“訴調”“訪調”“警調”為平臺,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多元化解糾紛體系。
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在區綜治中心人民調解窗口辦理群眾調解申請。
——依托“一站式”平臺,織密矛盾化解網格。區綜治中心整合司法、信訪、住建、征收等多部門資源,設立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窗口,推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實現“訪——調——訴——援”無縫銜接,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服務,實現群眾法律服務問題“一門通辦”顯著提升服務效能,極大降低群眾維權成本。
——創新“3x3”工作法,助力規范化建設。近年來,區司法局立足基層治理需求,以“三前移”夯實法治根基,將普法宣傳融入社區治理日常、法律服務下沉至群眾家門口、法制審核嵌入決策流程前端,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問題的發生;依托“三強化”激活治理效能,通過條塊資源整合打破部門壁壘、定格定人壓實責任鏈條、科技賦能構建智能預警平臺,實現矛盾隱患精準排查、動態跟蹤;創新“三模式”提升調解質效,普通案件依托快速響應機制“及時調”,行業糾紛由專業調解團隊“精準調”,復雜矛盾通過多部門聯動“攻堅調”。通過三管齊下、多維發力,構建起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立體化工作體系,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勁法治力量。
截至目前,觀山湖區已建立人民調解組織205個,涵蓋民商事、勞動糾紛、婚姻家庭等矛盾糾紛多發領域,備案人民調解員1513名。2024年至今,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民間矛盾糾紛6403件,調解成功6092件,調解成功率95.14%。
“人民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定分止爭、維護和諧的關鍵作用。”觀山湖區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以人民調解為紐帶,以法治建設為支撐,將人民調解的“柔性觸角”深深扎根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沃土,以“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依托,在多元解紛機制中精準定位,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有效解紛”邁向“高效善治”。(文/圖 張婷、廖素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