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首次大授銜,李迎希被評為少將軍銜。
李迎希對軍銜不滿意,因為他時任武漢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是大軍區副職將領。以他的資歷和職務,應該是中將。
他的老搭檔、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王文軒,參加了評銜的相關工作。王文軒告訴他,根據評銜定的一些條件,他本來在中將名單里。
可在征詢一些領導意見的時候,某位領導說:“李迎希授少將就可以了。”這么一來在授銜當天,李迎希只領到少將軍銜。
李迎希不滿意,他不在乎軍銜高低,對肩上扛幾顆星星也不在意。可有人說了不符合實際的話,他必須為自己發聲,于是找老首長粟裕去了。
李迎希是河南商城人,出生于1902年。商城位于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交界地,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之一。李迎希24歲參加農會,26歲入黨,一年后參加了商南起義,歷經炮火的洗禮。
李迎希是紅四方面軍的“老人”,早在紅四方面軍成立前,李迎希就在紅4軍10師29團當營長。那時候營級以上的干部,大多出身黃埔軍校或者從大革命中走出來的,農民出身的營長大概只有兩個,一個是李迎希,一個是許世友。
紅四方面軍成立后,李迎希奉命到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后返回商城,任商光邊獨立師副師長。這個獨立師沒有師長,李迎希就是軍事一把手,而此時的許世友還只是團長。
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李迎希的成就可能在一眾紅四方面軍將領之上,可為什么他后來籍籍無名了呢?說起來,還是與張國燾的到來有關。
1931年,張國燾剛到鄂豫皖便奪取了黨政軍大權。他執行錯誤方針,在鄂豫皖搞肅反,一手釀成了百雀園慘案。李迎希不在百雀園,幸運躲過一劫,可他是許繼慎一手培養起來的干部,因此被牽連,背上了“第三黨”的罪名。
李迎希差點被槍斃,幸好老戰友感濟時出手相助,他才只坐了半年牢,被放了出來。當時正值第四次反“圍剿”期間,李迎希率部增援紅4軍10師,被師長王宏坤留了下來,在師部當參謀。
這樣一來,李迎希從副師長直降師部參謀,影響了他日后的發展。紅軍長征路上,李迎希任紅4軍作戰科長,屬于團職干部,這時的許世友已經是軍長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迎希一家為革命付出了極為悲痛的代價。他的哥哥更早參加紅軍,被反動民團殺害,弟弟被敵人用梭鏢穿了9個窟窿,流血而死。敵人還逼死了李迎希的母親,燒毀房屋,李家除李迎希幸存外,慘遭滅門。
李迎希戎馬一生,從紅軍到八路軍,又從中原軍區到三野。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是一人一馬一支駁殼槍,最多只帶一名警衛員。解放戰爭時期,他終于獨當一面,擔任華野8縱22師師長,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戰役。
1948年,濟南戰役打響后,李迎希大病初愈,到野司報到。華野副司令粟裕找他談話,任命他為山東兵團參謀長。
原來,原山東兵團參謀長劉少卿剛剛離任,參謀長一職空了出來。在粟裕的作戰部署中,山東兵團是攻打濟南的主力部隊,必須有一位優秀將領協助許世友、譚震林作戰。
在粟裕看來,李迎希無疑是最佳人選。紅軍時期他就是師部參謀,抗戰時期也長期從事參謀工作,曾協助王樹聲開辟豫西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李迎希開始獨當一面,他率領的22師是孟良崮戰役的主攻部隊,立下赫赫戰功。
粟裕看中了李迎希,可李迎希卻不愿上任。他給出兩個理由:第一,山東兵團攤子太大,自己無法勝任兵團參謀長的工作;第二,自己更愿意在一線指揮作戰,不想當參謀長。
粟裕只好耐心勸他,說這是軍委和野司的決定,而且許世友正在養病,譚震林需要一個得力幫手,協助他完成大戰前的準備工作。
李迎希終于被說動了,但也提出一個請求:濟南戰役后,他想回一線部隊。
直到粟裕同意,李迎希才欣然上任,受到譚震林政委的熱烈歡迎。濟南戰役后,李迎希本來可以重返部隊,但他對山東兵團有感情,留了下來。
1949年初,華野改編為三野后,李迎希繼續從事參謀工作,任第七兵團參謀長。
1950年,李迎希接到新的任命,出任工程兵副司令員。工程兵司令陳士榘是1952年上任的,因此在這兩年時間里,李迎希實際負責工程兵工作。而當時的工程兵與西北軍區、華東軍區一樣,都是大軍區級別。
1955年,全國軍區迎來大調整,武漢軍區成立,李迎希調任該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全軍大授銜。
紅軍時期李迎希是師級將領,抗戰時期是團級干部,解放戰爭是伏兵團級。李迎希的戰功雖然不算突出,但憑借他擔當大軍區副職的身份,應該是中將。
最初李迎希的確入選了中將名單,不過當時有這樣一個背景:中央的授銜計劃中,預定的中將名額不超過200人。而在中將初評名單中,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
這么一來,必須有人從初評名單里撤下來,授少將銜。中央的意見是撤下一些年輕干部,日后有可能晉升軍銜。可這些人雖然同意,他的老領導又不一定同意。
李迎希已經50多歲,自然不算年輕的,可為什么被撤的人里面有他呢?說起來還是與一位首長的意見有關。這位首長回憶說,李迎希只當過山東兵團副參謀長,他級別不夠,授少將可以了。
就這樣,李迎希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武漢軍區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第一副司令是少將,排在他后面的副司令反而是中將。
李迎希不滿意,不是在乎肩上多一顆將星,而是要對歷史有個說法。不能應該該領導對自己有意見,就讓自己降銜吧。
思來想去,李迎希決定求助老首長粟裕,證明自己的履歷。粟裕收到信后非常重視,向組織反映李迎希的確當過山東兵團參謀長,是自己親自任命的。
不過授銜已過,不可能再改了。李迎希屈居少將,聊以慰藉的是享受6級工資,與中將待遇一樣。
晚年的李迎希回憶自己的革命歷程,只覺得自己無比幸運。他對孩子們說,當年吃一頓飯,不知道下一頓在哪里,早上起來,不知道還有沒有命再睡一個好覺。
李迎希是農民出身,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對自己嚴格,對工作也是如此。在武漢軍區工作期間,他負責財政工作,對項目審批非常嚴格,剛正不阿。
比如軍區蓋營房,只要是方便戰士的,李迎希爽快批條子。如果高級干部蓋房子,他基本不會批。
一次,軍區大院準備修繕圍墻,管理處和政治保衛處的人找到李迎希,說蓋圍墻是為首長們的安全著想。
李迎希不同意,將來人狠狠訓了一頓,說:“蓋圍墻干什么!我們是服務群眾的,怎么能把群眾隔開?國家這么困難,讓警衛隊巡邏就好了嘛!”
眾人紛紛為李迎希捏把汗,他這種辦事方針要得罪不少人,可他繼續我行我素,非必要開支能省則省,一切按照規矩來。
上世紀50年代,負責軍委工作的彭總到武漢軍區視察。彭總來了,大家不敢怠慢,提議擺一場歡迎宴。可李迎希不批經費,還說:“彭總來了,吃工作餐就好了嘛!”
彭總也節儉慣了,非但沒有生李迎希的氣,還夸他辦得好。
1975年李迎希離休,雖然不再是主管干部,但脾氣跟以前一樣硬,不怕得罪人。當時軍區實行供給制,一次供給站弄來一批鱉,李迎希身體不好,讓警衛員領回來給他補補身子。可警衛員回來后,只帶了兩只很小的鱉。
李迎希一問才知道,警衛員排隊領鱉,供給站的人看人下菜碟,非要等軍區首長們領完才開始。結果等到他的時候,池子里只有一些小鱉了。
本來這件事忍忍就過去了,可李迎希壓不住火,在一次老干部會議上當眾講了出來,引起軍區的重視。
特殊時期,李迎希身心遭受折磨,身體也垮了,于1981年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