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忘初心
以“忠誠”“擔當”守護萬家燈火
他們,牢記使命
以“善戰”“爭先”譜寫警營華章
他們,始終矗立在守護人民的最前沿
藏藍為甲,警魂為刃
無論風雨險阻
始終以赤子之心書寫平安答卷
榜樣的力量
謝祥龍,中共黨員,2015年9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后在雙峰縣公安局法制大隊、交警大隊工作,現任交警大隊一中隊中隊長,一級警長,榮立三等功一次,榮獲嘉獎一次,曾獲評2022年度全市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成績突出個人、2024年全市公安機關春運交通安保工作成績突出個人榮譽稱號。
2015年初秋,他站在被烈日炙烤得發白的320國道上,顫抖的手緊緊地攥著攝像機,強烈的反光和慘烈的現場形成強烈的反差。那是謝祥龍參加工作的第三天,也是第一次面對特大亡人事故現場。破碎的擋風玻璃折射出七彩光斑,卻照不亮家屬灰敗的面容。正是那個灼痛眼眶的下午,讓謝祥龍真正讀懂了警察肩章上金色盾牌的分量—那不僅是法律賦予的權責,更是萬千家庭托付的生命之重。
事故中隊的365天:在鋼鐵殘骸中觸摸生命余溫
交警大隊事故中隊的辦公桌上,常年擺著兩樣東西:一本翻爛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和半盒過期的藿香正氣水。它們像一對沉默的見證者,記錄著謝祥龍在1000多個日夜里的成長與掙扎。
記憶最深的是2017年冬夜的一場追尾事故。當謝祥龍從副駕駛室變形的工具箱里摸出一個胰島素藥瓶時,肇事司機蜷在警車后排囁嚅:“警官,我真不是故意的…,下午血糖低了,就吃了塊糖…”。監控錄像里,他的貨車在撞擊前已有明顯偏移軌跡,而病歷本上“Ⅱ型糖尿病”的診斷日期,正是他連續跑車的第23天。謝祥龍突然意識到那些被法律條文標記為“過失”的行為背后,往往藏著普通人生活的褶皺。但交警堅持以誤差小于1厘米的精度還原事故現場,不只是為責任認定書上的數據閉環,更是要讓每個攸關生死的細節都能在法庭上開口說話。
法制大隊的案卷長河:讓公平正義彰顯法律的溫情
謝祥龍調任法制大隊后,審核的數千本案卷逐漸改變了他的認知維度。還記得在審核一起看似簡單的故意損毀財物的案件過程中,根據在案證據,行為人承認是自己的行為損壞了對方的私人財物,經鑒定損失為200多元,違法事實清楚。但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的動機引起他的警覺。經走訪和復核現場,掌握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當事人在相鄰權受到侵害后,在多次反饋無果、調解不成的情況下,才自己拆除了阻擋自身通行和采光的擋板,但當事人在用螺絲刀拆除過程中,由于擋板和架設擋板的鋼柱是焊接的,導致鋼柱變形但可以恢復。后來綜合案件的案發背景、行為人的違法方式以及造成的違法后果,作出了不予處罰的決定。
這個案件讓他頓悟:公平正義不僅閃耀在定罪量刑的莊嚴時刻,更蟄伏在那些易被人忽略的細節里。就像交警指揮手勢必須精確到45度角,公平正義的實現同樣需要嚴絲合縫的證據鏈作為容器。
一中隊的日與夜:公路上的社會治理學
如今站在中心城區的公路上,制服反光條映著滾滾車流,恍若置身光的河流。
暴雨來襲,公路漫水,謝祥龍和同事蹚入齊腰的水流中只為疏通堵塞的排水口。雨雪冰凍天氣來臨,他們迎冰而上,只為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年前春運執勤,遇到過年歸家途中高熱的兒童,他拉響警報爭分奪秒、一路狂奔與時間賽跑。這些鑲嵌在瑣碎日常里的溫暖切片,拼成了新時代交警的立體畫像:他和同事們既是道路安全的工程師,用標尺和法律構建秩序;也是社會治理的針灸師,在痛點處精準施治。當他把占道經營的面包車引導至臨時疏導點,當醉酒乘客的手機通過代駕司機物歸原主,執法的剛性邊界與服務的柔性觸角正在柏油路面上生長出新的可能。
十年從警路,從事故現場的血跡形態分析到行政復議聽證會上的法理思辨,從暴雨中為拋錨客車擺放反光錐桶到為臨盆產婦開辟綠色通道,謝祥龍愈發清晰警察這個職業的終極命題:交警既是道路安全的技術官,更是人間秩序的溫度計。那些在出警記錄本上簡化為編號的案件,在某個家庭的時空維度里,永遠是改變命運走向的坐標點。正如交通信號燈紅綠交替的韻律,交警的使命就是在法理與情理的光譜間,校準守護的精度,讓每個在路上的人,都能平安抵達自己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