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名人匯聚的古城,無數的名字已刻進街巷的年輪,千年的文脈至今跳動不息。探尋名人印記, 解鎖城市密碼;讓我們對話古今,共赴傳奇。
4月26日下午“成都規劃館·說”專題講壇第28期《圖解成都歷史名人系列講座》第一講《在成都,對話司馬相如》在成都規劃館四樓精彩開講!主講人馮暉老師以豐富的圖片資料和深入的研究成果為聽眾們挖掘了成都千年來的城市變遷以及“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的歷史點滴獲得了全場聽眾的一致好評
主講老師信息
本次講座,馮老師首先介紹了自己作為地道街娃兒的深厚成都情結,隨后以古代成都地理格局展開探討。通過簡單而形象的地理圖片講述了成都由漢至清的城市發展變化。
提及司馬相如與漢賦,馮老師列舉并介紹了諸多經典作品。尤其是陳皇后與《長門賦》的歷史典故,他引用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的評價“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肯定了司馬相如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講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時,馮老師也秉持著嚴謹的學術態度“研究典故,更要研究其背后的制度”,并對漢代婚姻制度與擇偶觀都進行了講解,精彩的內容讓聽眾們沉浸其中,仿佛重返了那充滿煙火氣的酒肆之間。
隨后,圍繞司馬相如與漢代皇帝的關系,以及秦漢時期臨邛與卓家的軼事,馮老師陸續展開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討。在漢代怎樣才能去朝廷當官?當時的臨邛有何種特殊的地位?諸多有趣的話題被一一解讀,聽眾們也不斷記錄下重要的歷史資料。
問答環節中,面對小朋友提出的,關于“司馬相如品德不佳”的尖銳質疑,馮暉老師也笑著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確實記載他有花心和受賄一類的問題,但是我們對歷史人物要客觀地看待。司馬相如是一位鮮活的人,一定會有缺點,但他也為國家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絕不能因此否定他重要的歷史地位”。有趣而辯證的回答給予了聽眾們新的啟發
在全場聽眾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活動圓滿落下了帷幕,馮暉老師的精彩講述不僅讓聽眾們得以與一位生動鮮活的司馬相如,再度對話也將一個真實的漢代成都呈現于眼前,為大家深入研究這位“漢賦四大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