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和蒙古國之間曾經商談過一個鐵路項目,也就是中蒙新跨境鐵路。但是因為一些原因,這個項目一直拖了10年都沒有進展,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個項目會繼續無限期擱置下去,卻沒想到就在近日,蒙古國議會竟然將這條鐵路的建設提上了日程。
那么這條鐵路究竟有什么來歷?又為何會拖了10年呢?
眾所周知,蒙古國曾經是我國的一部分,但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最終成為了獨立的國家。而自從1990年代起,蒙古開始實行“第三鄰國”政策,試圖和美、日、歐等外部國家建立聯系,然后借此降低我國和俄羅斯對其影響。
這條中蒙新跨境鐵路就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來的。它作為中蒙之間的第二條跨境鐵路,連接了甘其毛都和噶舒蘇海圖口岸。雖然鐵路全長僅有幾公里,但是其今后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
蒙古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其出口的商品貨物基本上也都是礦產,其中有九成的煤炭都出口至我國。這些煤炭如果都通過公路運輸的話,運輸成本是相當高的,可是假如換成鐵路的話,成本就會降低很多,而且運輸起來也會更加便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修建一條鐵路是個相當正確的決定。既然如此,這個項目又為何拖了這么多年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呢?
原來這個項目自從被提出后,中蒙雙方也都是比較上心的,針對這個項目的磋商就有幾十次。但是期間因為軌距問題,一些外部勢力的干預,再加上蒙古國的政權更迭,從而導致事情無法快速推進,多次陷入停滯狀態。
直到今年4月份,蒙古議會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啟動該工程。當然促進這個項目走上正軌的,也不只是蒙古議會一個因素。
特朗普今年再度入主白宮后,在關稅上玩起了新花樣,要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蒙古自然也受其影響,被加征10%的關稅。于是快速向中國尋求合作,以對抗美國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
此外便是我國“一帶一路”的強大吸引力。近些年來,隨著中泰高鐵、中老鐵路的修建,鐵路周邊國家或城市的利益開始聯系在一起,對各方面發展會起到很好的一個促進作用。蒙古國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想盡快加入,避免被落下。
根據預測,這條鐵路建設好后,蒙古國的GDP會得到一定的提升不說,煤礦的產能也能快速上升,隨著鐵路運往中國。同時,蒙古的煤炭進入我國后,也算是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減輕我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的依賴。
歷經多年的磋商,這條被擱置很久的鐵路終于得到了機會,這對蒙古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不僅能用更低的運輸成本將貨物送達目的地,還能增加運輸的數量。而對于我國來說,則是多了一條穩定供給能源的線路,也算是雙贏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