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灑滿操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小學校園響起歡快的旋律。伴隨著動感的節奏,千余名學生手持彩色啞鈴,動作整齊劃一,時而伸展,時而跳躍,宛如一片躍動的海洋。
師生一起練習啞鈴操。鄭芃生 攝
這是該校推行“陽光教育”大課間活動的一個生動縮影,獨具特色的啞鈴操,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經深度走訪資深教師,廣泛查閱校史資料,追根溯源,學校啞鈴操發展歷史可追溯至近70年前。”對啞鈴操烏蘭小學教師哈麗娜深有感觸:“我從小就在這所學校讀書,那時候就開始接觸啞鈴操,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畢業后,我又回到這里當老師,就是想把這份熱愛傳遞下去。”
多年來,學校啞鈴操不斷發展與創新,結合體育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體育教學團隊對啞鈴操的動作和曲子進行了優化和改進。現在的啞鈴操不僅動作更加規范、優美,還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深受學生喜愛。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生整齊劃一地做著啞鈴操。鄭芃生 攝
“啞鈴操不僅鍛煉了我們的體魄,還讓我們學會了團結與堅持。”六年級(7)班學生萬佶靈告訴記者,在做啞鈴操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相互配合,保持整齊的隊列。這不僅培養了團隊意識,還讓他們在鍛煉中學會克服困難,堅持不懈。
二年級學生雖然剛剛接觸啞鈴操,但他們學得格外認真。雖然他們的動作還略顯稚嫩,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與執著。而高年級的學生則更加熟練,他們的動作剛勁有力,充滿了自信。
訓練初期并非一帆風順。體育教師吳志民記得,有些學生動作不協調,啞鈴時常“打架”。為此,大家創編了分解教學口訣:“一伸二舉三轉圈,小啞鈴兒聽話乖。”通過 “一對一”輔導和“小老師”幫扶,短短兩個月,二年級的學生就能熟練地完成全套動作。
體育教研組開展啞鈴操教學教研活動。鄭芃生 攝
如今,全校學生都參與到做啞鈴操的活動中來,啞鈴操表演也在多個比賽活動中獲得佳績,甚至吸引了周邊學校前來“取經”。 通過做啞鈴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近年來,學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逐年上升,近視率也有所下降。同時,啞鈴操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優美的動作、歡快的音樂,讓學生在鍛煉中感受到了體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課間鈴聲響起,操場再次沸騰。陽光下,學生紅撲撲的笑臉與五彩啞鈴交相輝映。烏蘭小學校長高清潮說:“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運動的快樂。下一步學校計劃將啞鈴操與舞蹈、音樂學科融合,開發更多元化的體藝課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曉冬 鄭芃生 通訊員 楊爭榮 馬得明)
作者:李曉冬 鄭芃生 楊爭榮 馬得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