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趙永建/文圖
為有效解決有機小麥種植、存儲、加工的“跨區域監管”難題,近日,南陽市、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視頻聯席會,積極推動跨區域協同監管機制的建立與運行,研究探索飛地園區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性協同監管工作。
會議擬定瀘州—南陽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性跨區域協同監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全國首例區域協同機制在有機認證監管領域的運用。
南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與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度合作,圍繞三方面構建跨區域監管協調機制,共同為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一是強化信息共享,搭建共治橋梁。定期互換有機認證獲證組織及有機認證機構名錄、監督檢查結果、風險預警等關鍵信息;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對有機產品種植基地、加工企業、流通環節等各階段數據的實時對接,打通從田間地頭到消費終端的全鏈條監管通道。二是統一監管標準,筑牢認證防線。聯合制定監管要點,統一檢查流程、判定標準和處置措施,對有機小麥從種植、采收、運輸、儲存直至加工的全產業鏈各環節,協同開展聯合檢查、交叉抽查及專項治理行動;建立風險預警聯動、案件協查協辦機制,實現“一地發現問題、多地聯動處置”,切實維護有機認證市場秩序。三是加強資源整合,提升防控能力。統籌認證檢測機構資深專家、行業權威人士等資源,聯合開展風險評估、技術指導,組織有機認證標準、監管政策及技術規范等方面的培訓交流活動,為兩地監管人員、企業生產管理代表提供學習提升平臺,提高風險防范處置能力。
據了解,近年來南陽市有機產業蓬勃發展,截至5月7日,該市有機產品認證獲證組織共有62家、證書133張,證書和獲證組織數量均位居河南省首位。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