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山拾得問對錄》中看過這樣一段對話: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尤其是“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短短幾個字,蘊含著對因果循環的深刻理解,也是對豁達人生態度的詮釋。
是啊,對于有些事情來說,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太過于糾結,時間會給出我們答案。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對于有些事情要學著不在乎。
不要總是把目光停在別人的身上,也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要去爭論一個輸贏。有時候你去爭論,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到困境之中。
就比如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別人的詆毀,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什么?是要和他去爭論,他說的都是假的嗎?
這樣做只能夠讓別人找出更多詆毀你的理由,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要做的不是“自證”,回擊辯解,只會消耗大量時間與情緒。
所以,“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時間會給出答案。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害怕了,只是我們要清楚,有些事情沒有必要在乎。
因為一點我們在乎了,它會占用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更可能讓我們偏離原本自己的目標。就比如在生活中,有人說你“靠關系上位”。我們應該用實力“打臉”對方,而是和他做爭辯。
是啊,人生其實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對于出現的紛爭我們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尤其是對于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們真的不能太在乎。我們只要把它交給時間就好。
仔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就比如別人在生活中說你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和他去爭論。
我們只要把自己的當下過好,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過幾年我們在回過頭來看,自己早已經和對方不在一個起跑線了。
就好像在歷史中,宋代王安石變法時期,呂惠卿作為變法派的重要人物,靠著王安石的信任步步高升。
可是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關鍵的時刻選擇了背叛王安石,對王安石進行落井下石,踩著昔日恩人的肩膀向上攀爬,一時他看上去風光無限。
然而,隨著變法局勢的變化,他最后失去了依靠,也因此被貶謫流放,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郁郁而終的下場。
但是我們在看王安石,雖然他的變法最后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可是他那一心為國為民的高尚品格和文學成就,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被后人敬仰和傳頌。
所以,時間如同一面鏡子,既照出了呂惠卿的狹隘自私,也映出了王安石的光明磊落。這個故事不也在告訴我們時間會給出答案。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讓自己憤懣不平的人和事。就好像在工作中有的人靠阿諛奉承就能升職加薪,有人用不正當手段去謀取利益……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心中或許會涌起不甘與憤懣。但要相信,時間不會偏袒任何人。那些做了錯事的人,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或許短期能獲得利益,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終究是會暴露并自食惡果。
是啊,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做了錯事就會得到懲罰,這就是因果循環。就好像那些做壞事的人總是擔驚受怕。
正如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確實,只有行得正,坐得端,才能無懼時間的流逝,也才能夠收獲屬于自己的圓滿與幸福。
所以,人可以不相信命,但要相信因果。“再待幾年,你且看他”,走正道的人永遠不怕,走“錯道”的人天天擔驚受怕。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