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左)與服務對象江爺爺拍照、錄影,上傳系統進行記錄。
“爺爺好,我們給您測下血壓。”長期照護師王汝芳和搭檔崔恒霞來到江蘇省海安市的失能老人陳爺爺家。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剃胡須、洗頭、擦拭身體、換床單……通過一系列熟練、專業的操作,她們完成了陳爺爺的日常檢查與護理,陳爺爺的老伴丁奶奶笑著為她們“點贊”。
“我們日常兩人一個班次,平均每天要為7名失能人士進行上門服務,每次大約1小時。”王汝芳介紹。她們的工作內容看似簡單,實則專業,需要虛心、用心、耐心、細心和專心,還會根據失能人士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服務。
中午,王汝芳和崔恒霞已完成三次上門照護服務,她們在小區里吃起了午餐,進行短暫休息。王汝芳說:“我們每天工作體力消耗很大,雖然累,但服務對象和家屬對我們很認可,期待著我們上門,我們心里很有獲得感。”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民眾對于專業化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長期照護師是國家設立的新型職業工種,旨在解決老齡化社會中失能人群的照護難題,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2025年4月28日,全國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在江蘇南通舉行。成功通過閉卷機考和現場模擬操作考試的王汝芳,拿到了編號為“000001號”的“長期照護師五級/初級工”證書。
“學習考證的過程,讓我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提供服務更有底氣。”從洗發、穿脫衣物等生活照護,到測量血壓、血糖等基礎護理,再到識別噎食、誤吸等應急處置……王汝芳通過了系統的學習培訓,現在“持證上崗”。她說:“長期照護師證書是對我專業能力的認可,增強了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信心。我將以這份新職業為起點,用專業和愛心服務更多的失能人士和家庭,更好守護失能人士的生命尊嚴。”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中)為失能老人陳爺爺進行基礎檢查。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中)在完成工作后與失能老人陳爺爺的老伴丁奶奶告別。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8日,王汝芳在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上展示自己的“000001”編號證書。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在開始照護工作前,在家中檢查需要攜帶的護理工具。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左)為失能老人陳爺爺更換床單。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左一)和崔恒霞為失能老人陳爺爺洗臉、洗頭。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為失能老人陳爺爺檢查脈搏。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為失能老人陳爺爺剃須。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在工作中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確保使用溫度適宜的水為失能老人清洗。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在工作間隙吃午飯,進行簡單休息。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展示上門服務記錄確認表。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左)和崔恒霞騎車前往照護對象家。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中)和同事在培訓室內進行生活照護訓練。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8日,王汝芳(前左一)和其他長期照護師代表在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上展示證書。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8日,王汝芳在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上展示自己的“000001”編號證書。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29日,王汝芳在海安市結束上門照護服務后,走出服務對象院子的大門。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在工作間隙吃午飯,進行簡單休息。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4月29日,王汝芳為服務對象江爺爺擦臉。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4月29日,王汝芳為服務對象江爺爺換衣服。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4月19日,王汝芳和其他應試者在位于南通市崇川區的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現場進行理論知識考試。
新華社發(許叢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