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東歐國家推進“去共化”政策,超過3,000座蘇聯時期的紀念碑已被拆除。這一行動旨在剝離共產主義象征,重塑國家歷史記憶。據報道,在中東歐地區,原有約4,000座蘇聯紀念碑,其中超過3,000座已被拆除。
在烏克蘭,自2015年通過“去共化”法案以來,已拆除超過2,000座與共產主義相關的紀念碑,包括1,320座列寧雕像。波蘭自2017年起也加快了類似行動,拆除了數百座蘇聯紀念碑。
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也在積極推進去共化進程,拆除蘇聯紀念碑,以回應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這些行動在俄羅斯引發了強烈反應,俄方指責這些國家試圖抹去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然而,中東歐國家強調,這些紀念碑象征著過去的壓迫,拆除它們是國家主權和歷史正義的體現。
紀念碑象征的不是“解放”,而是“占領”。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打敗了納粹德國,但在戰爭結束后,蘇聯軍隊沒有真正“撤離”東歐,而是扶持當地共產黨政權,形成“東方集團”:
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變成了蘇聯的“衛星國”。這些國家被強制納入社會主義陣營,喪失了主權和民主自由幾十年。
對當地人來說,蘇聯留下的不是“英雄雕像”,而是一個代表壓迫、監控和暴力的象征。
過去幾十年,這些國家被迫接受蘇聯版本的歷史:蘇軍是“偉大的解放者”。而現在,他們希望說出自己的聲音:“我們也曾是受害者,而不是被‘解放’的對象。”
所以拆除紀念碑,是為了擺脫蘇聯強加的歷史觀,重建自己的國家記憶與身份認同。
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和2022年俄烏戰爭后,很多東歐國家的民眾把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視為一脈相承:烏克蘭直接立法禁止共產主義象征(如列寧像)。
波蘭、立陶宛等國也認為俄羅斯正在用“歷史”來干涉他國內政。
因此,拆除紀念碑不僅是清除過去的象征,也是一種政治立場:我們不再容忍威權和霸權的回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