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東興區中醫醫院,醫護人員在稱量制作藥劑。 黃正華 攝(C視覺)□楊玉蓉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石小宏 5月7日上午,眉山市丹棱縣仁美鎮桂香村衛生室的中醫閣內坐滿了前來診療的村民,張華群就是其中一名常客,“在‘家門口’就能針灸、按摩,方便多了。”據了解,丹棱縣已打造了7個村級中醫閣,并通過人才培養、場地改造、增加醫療設施設備等,助力中醫適宜技術服務覆蓋全縣90%的村衛生室。 丹棱縣的現狀,是四川不斷推動中醫藥服務下沉的縮影。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推動中醫醫療體系布局更加合理,中醫藥特色專科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更加貼近群眾。截至2024年底,我省中醫藥年服務人次超過2億,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達到51.7%。完善中醫醫療體系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有中醫館 4月30日,全省首個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德陽醫院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工人正爭分奪秒搶抓施工進度。據了解,該醫院將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快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成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及四川省骨科醫院天府院區、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新院區已陸續投用,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新院區也將于今年投入使用。 截至2024年底,我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已達365家,其中92.16%的縣級中醫醫院(不含新建、民族地區)為二級甲等及以上。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館,98.8%的村衛生室和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可提供中醫藥服務。 隨著中醫醫療機構加快建設,“金字塔”式的中醫醫療體系初步建立,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康復、理療等中醫服務,若群眾遇到疑難重癥,也能迅速通過醫共體、綠色通道等方式向上級中醫醫療機構轉診。 硬件不斷優化的同時,也需要加大軟件的支撐。中醫藥人才隊伍培育就是完善中醫醫療體系的重要一環。 “新規定讓我們這些基層中醫工作者能夠更加安心地為群眾服務。”熊永超是宜賓市屏山縣中醫醫院醫生,從事中醫臨床一線工作20余年,2023年底取得了基層主任中醫師職稱。這得益于四川對基層申報高級職稱政策的優化——在申報條件、評價標準上進行傾斜,打破了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高級職稱評定的瓶頸。 此外,我省還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優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吸引了一大批中醫藥人才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目前,97.2%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培養優勢特色專科80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名單 “我們一大早過來,就是為了能看上‘大先生’。”4月25日早上6點,天全縣中醫醫院骨科門診部前,已排起了上百人的候診隊伍。大家口中的“大先生”,便是陳氏骨科的第三代傳人陳懷炯。以陳氏骨科為特色,天全縣中醫醫院年門急診量超62萬人次。 培養優勢特色專科,四川一直在發力。不久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2024年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名單,來自我省興文縣中醫醫院、通江縣中醫醫院、色達縣藏醫院等醫院的44個工作室入選。目前,四川已擁有154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024年,我省80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含培育單位)名單,數量并列全國第一。 近三年,我省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79個縣級中醫醫院開展“兩專科一中心”建設。 “‘兩專科一中心’是指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我省要求各地根據自身特色打造優勢專科,例如,達州市渠縣中醫院就正在推進以急診科、中醫骨傷科為核心的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工程。”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則需負責在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大力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2024年,我省開展了550余名縣級師資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對15個縣(市、區)進行了基層培訓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督導。 “十四五”以來,四川已向縣級推廣10類55項適宜技術,培訓基層推廣應用人員33萬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能夠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超96%的村衛生室能夠開展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推進優質資源下沉持續開展專家下基層和醫療機構結對幫扶 近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專家團隊前往宜賓市翠屏區雙誼鎮中心衛生院,通過帶教查房和坐診等形式,對衛生院醫務人員開展業務指導。 為提升基層中醫服務水平,近年來,全省各地持續開展專家下基層活動。僅2024年,四川便組織100個省級、1012個市級中醫專家團隊和1.2萬余名縣鄉中醫醫師參與下基層活動。 各大中醫醫療機構也不斷創新結對方式。例如,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醫院)與成都市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聯體協作關系,開展臨床科室“一對一”結對合作,累計建成60個基層名中醫工作站,通過專家坐診、免費培訓、跟師學習等方式,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人才。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則依托5G遠程診療系統,幫助專家實時指導基層醫生遣方用藥,實現“看診同步、檢查同步、復查同步”。目前,該院已與資陽市安岳縣中醫醫院5G遠程名醫館等9家基層醫療機構深度聯動,推動分級診療落地生根。 此外,省、市中醫醫療機構還通過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近兩年來,四川分年度分批次推動中醫優質資源下沉,累計派出醫護人員1142名,通過駐點幫扶、臨床帶教、指導培訓、學科建設等,不斷提升受援縣級中醫醫療機構中醫服務能力。 舉辦形式多樣的中醫藥義診活動,將高水平醫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近日,“2025成都名中醫流動車進基層暨中醫集市——蜀州集”活動在成都崇州市街子古鎮舉行。來自四川省中醫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為群眾把脈問診。據悉,這樣的義診活動,四川每年累計舉行上千場次。 “未來,我省將進一步圍繞綜合服務能力和特色優勢建設提標擴能,使群眾享受到更多、更便捷、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省中醫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