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yī)曉護的第5475篇文章
01 認識肥胖——從體重到健康
肥胖不僅是體重超標,更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的背景下,科學減重不僅是個人健康的關鍵,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重輕就健康嗎?
體脂率高、肌肉量少,同樣不健康。
胖就是基因決定的?
雖然基因有影響,但生活方式的影響才是關鍵。《黃帝內經》有訓,體質稟賦非絕數(shù),七情六淫可移易。
中國肥胖的診斷標準
BMI≥24為超重,BMI≥28則為肥胖。
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即為腹型肥胖。
02 見減重誤區(qū)
? 極端節(jié)食
過度節(jié)食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長期來看反而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使身體更容易儲存脂肪。
? 單一運動
只進行有氧運動或只進行力量訓練,無法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 單一運動
只進行有氧運動或只進行力量訓練,無法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 忽視心理因素
沒有心理調節(jié),難以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容易產生暴飲暴食等情緒化行為。
03 吃對吃好,減重不挨餓
“什么算健康飲食?”
這是一個大多數(shù)人決定減肥后心中都會有的疑問。
健康飲食傾向于選擇天然、未過度加工的食物,不要預制餐、精制糕點和零食,烹飪方式避免高油、高糖、高鹽。所謂“大道至簡”,健康飲食不過是回歸自然本味。
飲食原則
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
每日攝入不低于1200千卡
控制總能量攝入,創(chuàng)造能量赤字
不建議水果代替主餐,不建議果汁代替水果
放慢進食速度,每餐至少15min以上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Food Guide Plate)按照平衡膳食原則,直觀描述了一個人一餐中膳食的食物組成和大致比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04 運動之道,貴在堅持
運動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減重治療后的體重不反彈、穩(wěn)定瘦體重的含量以及預防肥胖相關并發(fā)癥。中醫(yī)講究運動需因時制宜,春夏季陽氣旺盛,適合戶外運動;秋冬季則宜選擇溫和些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以養(yǎng)護陽氣。
“限制久坐的時間是當務之急”
運動建議
運動從低強度開始,逐步過渡到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結合有氧和力量訓練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
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騎自行車等
05 中西醫(yī)智慧結合——從整體到個體
減重藥物如GLP-1RA類藥物不僅能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代謝指標,但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因不當使用引發(fā)副作用。
除了通過生活行為干預、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手段實現(xiàn)減重目標,還可通過中醫(yī)辨證施治,采用中藥湯劑、代茶飲等方式調理身體,達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此外,中醫(yī)外治療法(如針刺配合穴位埋線、耳穴壓豆、推拿拔罐等)在超重及肥胖人群的體重管理中也表現(xiàn)出色。
06 結語
科學減重是一場持久戰(zhàn),它需要我們從認知到行動的全面轉變,且貴在持之以恒。體重管理也并非一味降低體重,合理的減重目標需要經由臨床評估并結合個體需求設定,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科學減重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和心理調節(jié)。此外,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和代謝指標也至關重要。
作者: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
內分泌科 蔡菲菲 主治醫(y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