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基斯坦大開殺戒:印度國防部承認攻擊了巴基斯坦非軍用目標(印度認為是恐怖組織聚居區);巴基斯坦直接在印度境內空軍基地附近擊落印度陣風戰斗機—諷刺的是:這個印度空軍基地同樣駐扎了一支印度預警機中隊……
不過,印度空軍打擊效率不錯:25分鐘之內攻擊9個巴國目標—巴基斯坦預警體系有點被打懵了:估計連它的預警機速率也慢了半拍;
反應過來的巴基斯坦立即啟動反擊機制:防空/空空導彈直接越境擊落印度6架?8架?(依官方數據確認吧)戰斗機/無人機—OODA(監視、定位、決策、行動)閉環處理挺快捷:巴基斯坦三軍利用中式數據鏈和即時戰術/戰役信息交換系統建立的國土反擊火力模塊;
通過這幾天互相攻擊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前沿單位處于戰時狀態:監控體系全面開啟,北斗/GPS.等系統也投入使用—應該不會對印度攻擊如此反應緩慢—巴軍需要檢討的可能是缺少足夠的前沿用巡航無人機和雷達群,戰后秒補;
巴軍定位結合監控網絡做的挺不錯:印度戰斗機發動攻擊以后被鎖定,讓巴軍防空分隊和戰斗機做出反應擊落它們—印度戰斗機群和配套機群似乎忘記開啟反電磁干擾,甚至可以推測他被巴基斯坦空軍壓制—畢竟以制預警機與俄制、法制戰斗機的電磁兼容需要源代碼整合:這是俄羅斯、法國都不愿意提供給印度空軍的科技;
巴基斯坦值得稱道的是決策和行動:估計它下放戰術權限,巴軍戰斗機飛行員接到預警系統指令就情不自禁的發射了霹靂-15(兔用型)導彈,超遠距離干掉印度戰斗機—得益于中式預警機、戰斗機即時信息交換的完美鏈接;
中美空軍都在認真建設“自由空戰”,下放戰術權限給飛行員—繼承英國貴族空軍精英傳統、經過中美空軍磨練的巴基斯坦空軍自然精益求精:根據公開資料和軍事分析,巴基斯坦戰斗機飛行員年均飛行小時數估計在150至200小時之間。這一水平介于印度(約120-150小時)和美國(180-250小時)之間,顯示其較高的戰備狀態。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軍事平衡》報告和簡氏防務周刊等防務分析機構常引用此類數據;
經過這次空地一體反擊戰,巴基斯坦空軍的火力鏈網已經延伸到印度境內至少50公里以上:印度巴特恩達空軍基地距離前線70公里,這是印度空軍不敢想象的“博伊德環”殺傷域—如果讓巴基斯坦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戰術導彈和戰斗機緊密鏈接,它們可以將火力殺傷網推進到新德里附近—達到300至500公里…當然,這就需要加強衛星偵察系統網絡的建設,所以巴基斯坦讓航天員上中國空間站,親身體驗一把啥叫“空天無隙監控”網絡;只有將衛星網絡任督二脈打通,巴基斯坦即時打擊火力才能充分發揮戰斗力;
另外的老話題:巴基斯坦軍方對于智能武器群投入和使用比較遲鈍。他購買中國和土耳其無人機群,而如何將它們投入到邊境巡邏、監控、偵察、打擊等缺少規劃,如果印度發動大規模無人機群攻擊,巴基斯坦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因此,加入列裝哨所用無人機/FPV、班/排級反無人機系統的列裝也是巴基斯坦軍方未來重點。
印度空軍吃虧在于:印度近年優先發展海軍(航母、潛艇)和戰略導彈部隊(如“烈火”系列),空軍預算占比從2010年代的23%降至2023年的約18%,導致飛行訓練燃料、備件采購資金不足。而后勤保障人員缺乏訓練和可靠器材,新機型交付延遲,官僚主義和貪腐嚴重等—它試圖打造類似中美的“博伊德環”就需要投入巨量資金和進行軍改:這又涉及到印度各個軍種利益,因此,印度空軍遙遙無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