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點,深圳龍華的出租屋里,手機屏幕又暗了下去。投出去的30多份簡歷,除了3個面試電話,其余全是“已讀不回”。
手指劃過招聘軟件,保安崗位月薪4500元的信息跳出來,36歲的老張盯著屏幕發愣。
父親在湖北老家摔斷腿時的呻吟聲,突然在耳邊響起,卡里的余額還能撐多久?想起60歲還在餐館刷碗的父母,老張喉嚨發緊,他們種了一輩子地,大旱那年才來深圳,現在手停就口停。農村養老保險一個月百八十塊,在城里連菜錢都不夠,父母哪敢歇?
“80后沒機會了?
”老張對著天花板嘆氣,可老家像他這樣的大齡單身男,一半沒結婚一半離了婚。父母天天催婚,甚至說“結了再離也行”,可他知道,自己根本輸不起。
突然想起刷到的深圳穩就業政策,大齡失業人員好像能拿補貼?
可自己剛滿36歲,夠不夠“就業困難人員”的條件?政策真的能幫到中年人嗎?隔壁屋傳來嬰兒的哭聲,老張苦笑,別人在為孩子奶粉錢發愁,他還在為工作發愁。
深圳的政策說要支持市場主體穩崗擴崗,可小企業現在連招人都謹慎,哪會多看大齡求職者一眼?想起面試時,HR盯著簡歷說“崗位更適合年輕人”,老張心里一陣刺痛,難道36歲就該被職場拋棄?父母總說“我們還能干”,可上次回家看到父親腿上的鋼釘,母親偷偷吃的止痛藥,他知道二老的身體早就扛不住了。
政策里提到的社保補貼,到底怎么申請?用人單位真的愿意招大齡員工嗎?
老家的發小去年離婚了,獨自帶娃在縣城打工,都說80后是壓力最大的一代,上有老下無小,到底該怎么熬?深圳的夏天越來越熱,老張摸著手機里存的跑步記錄,曾經靠跑步解壓的習慣,最近也沒心思堅持了。
他突然想,是不是該試試政策里說的自主創業補貼?
可創業哪有那么容易,萬一失敗了怎么辦?樓道里傳來鄰居回家的腳步聲,老張起身倒水,瞥見鏡子里自己的黑眼圈,36歲的年紀,怎么就活成了這般模樣?政策再好,落實到個人身上到底有多少機會?
像他這樣卡在“中年門檻”的人,真的能等到轉機嗎?想起父親常說的“活人還能讓尿憋死”,老張咬了咬牙,或許該去街道辦問問具體的補貼政策,總比在家干等強。
可就算拿到補貼,找到工作,婚姻的壓力依然像座山,父母眼里的“任務”,真的是他能輕易完成的嗎?這個夜晚,和過去的無數個夜晚一樣,充滿了迷茫和不甘,但老張知道,天亮之后,還是得繼續跑招聘會、查政策、投簡歷。80后的中年,或許真的很難,但只要父母還在咬牙堅持,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放棄?
只是,當社會對大齡求職者的偏見還在,當農村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沒解決,這一代的壓力,何時才能輕一些?
老張關了燈,窗外的路燈依然亮著,照亮了這座城市無數個相似的窗口,每個窗口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生活難題。或許,政策的溫暖能照亮一些角落,但真正要跨過中年這道坎,還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機會,不是嗎?36歲的年紀,真的就沒機會了嗎?
老張不知道,但他決定,明天先去問問那個大齡失業補貼的事兒,哪怕有一絲希望,都要抓住。畢竟,在這個手停口停的現實里,不拼一把,誰也不知道下一站會不會是轉機。只是,當他閉上眼睛,心里還是忍不住想問:這個對年輕人友好的城市,什么時候能給中年人多一些包容?
這一夜,老張睡得不踏實,夢里全是招聘會的場景,還有父母鬢角的白發,和自己簡歷上那刺眼的“36歲”。天亮之后,生活還要繼續,可那些藏在深夜里的焦慮和不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同身受?或許,這就是80后的中年,一邊崩潰一邊堅持,一邊迷茫一邊尋找希望,哪怕前路坎坷,也不敢停下腳步。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身后,是再也經不起風雨的父母,和一個還沒實現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