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四月初十,地里的老把式都盯著天——“三伏熱不熱,就看四月初十”。這句老話在村里傳了幾十年,說初十的天氣能預兆三伏天的熱勁。今兒個早起,村頭王大爺蹲在墻根兒抽煙:“我瞅著云往南走,怕是要落雨。
”按老話講,初十下雨,三伏天涼颼颼;初十大晴,三伏天熱得慌。可這說法準不準?
李嬸兒扛著鋤頭插話:“前年初十下了場雨,三伏天倒真沒熱得離譜。”氣象站的數據也湊熱鬧:今年多地入夏比往年早,廣州、福州早了20多天,北方幾個大城也早了10天。
專家說,極端天氣這兩年多,暴雨、高溫都愛扎堆兒,光看老皇歷怕不夠。
三伏天是7月15日到8月23日,整整40天,莊稼正抽穗灌漿呢。玉米揚花要熱乎氣兒,可熱過了頭,葉子卷巴了也麻煩;雨水多了,花生爛在地里更愁人。村西頭老張家的紅薯苗剛栽下,他蹲在地頭直搓手:“要是三伏天雨水多,得提前挖排水溝。
”老話里還有“初十不空,三伏不熱”,“不空”就是下雨,說的是雨水能壓一壓三伏的火氣。可現代氣象咋看?
熱空氣往上躥,遇冷變云下雨,這規律和老話倒有幾分搭。今兒個中午,東邊兒開始掉雨點,王大爺一拍大腿:“得嘞,今年三伏天怕是涼快點兒。
”可李嬸兒又犯嘀咕:“去年初十也下雨,三伏天倒熱得人睡不著,這老話咋時靈時不靈?
”農諺是老輩兒人看天吃飯攢的經驗,可天氣這事兒,哪能光靠一天的天氣定輸贏?全球變暖的勁兒大著呢,極端天氣一年比一年多,老話得和新預報搭著看。村支書在大喇叭里喊:“不管三伏熱不熱,該防的防,該備的備,地里的活計不能松。
”您說這農諺有道理不?
今年三伏天到底是熱是涼?蹲壟溝子的老把式都在等答案。想知道后續天氣咋變?
關注咱的天氣號,實時預報、農時提醒,莊稼人用得著。得說清楚:農諺有地域講究,具體天氣還得看當地預報,別光信老話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