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
不想離開熟悉的地方
就盼著在家門口能有個好去處”
住在橋南社區的獨居老人王阿婆
忍不住向工作人員道出了心聲
始建于2001年的橋南社區,60歲以上老人過千人,占常住人口超1/4。
這也是江海區老齡化較高的老舊小區之一。如何變“養老”為“享老”,讓銀發族幸福加碼?
去年至今,江海區民政部門、街道、社區“三管齊下”,著手搭建“老朋友圈”,開出了一味獨特的“時光配方”:
逢周二,可以去“健康加油站”,享受專業醫護“免費診療”;
逢周五,可以參加“舞動時光”,跳出活力節拍;
有事沒事,參加非遺艾草錘DIY、漆扇手作課堂,讓傳統技藝在指尖新生;
逢年過節,還有“朝陽伴夕陽”,萌娃與長者共包湯圓、吃粽子……
元宵節吃湯圓
福字拓印活動
不少老年人直呼:“從前總在家數時鐘,如今天天趕場忙!”
橋南社區長者食堂開放日
“我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站經過全面升級改造,簡直變身為社區 ‘幸福樞紐’!”據江海區橋南社區黨委書記陳嫻介紹,2023年以來,橋南社區積極打造省級“專業社工 +志愿服務”融合試點,以居家養老服務站為中心,整合居家養老服務站、兒童之家、社會工作服務站等功能,以“1+7+N”社區善治模式,打造“百老匯,匯百老”關系重建服務項目,搭建起養老、兒童、慈善“三位一體”的民政服務綜合體。
如今,走進居家養老服務站,小花園里,老年人每天惦記著給花花草草澆水施肥,交流種植心得;休閑區里,幾位老人圍坐一桌,拿出珍藏的茶葉,沏上一壺熱茶,談話家常,一坐便是一下午……如今的養老站成為老人的樂園,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橋南社區組織朝陽志愿服務隊慰問轄區老人
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在學雷鋒月里,朝陽志愿者服務隊員分組行動,捧著新鮮水果和茶點,敲響獨居老人的家門。推開83歲李爺爺家的鐵門,來自華興小學的小小志愿者唐同學將果盤擺在桌上,脆生生地喊:“爺爺,我們來聽您講故事啦!”老人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摩挲著孩子們的發梢,眼角泛起笑意,緩緩講起年輕時的故事。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胡晴晴 通訊員/蘇瑞珍、陳偉杰)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