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蘭州,繁花似錦,滿城芬芳。近年來,“花經濟”在這座城市蓬勃發展,催生出全新的城市消費新業態,也悄然改變著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面貌。從居民家中的陽臺,到社區的共享花園,再到鄉村的房前屋后,鮮花不僅扮靚了城市和鄉村,更成為連接鄰里情感、推動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書寫著一個個關于美好生活的生動故事。
陽臺綻放詩意 花開點亮生活
“快看!我的三角梅開得比去年還艷!”在城關區拱星墩街道范家灣村,梁女士正站在精心打造的“陽臺后花園”里,手持手機,興致勃勃地在社區群里分享著鮮花盛放的美景。她家的陽臺上,君子蘭舒展著墨綠的葉片,宛如謙謙君子;三角梅熱烈奔放,一團團、一簇簇,紅得似火,粉得像霞;形態各異的盆景,或蒼勁古樸,或精巧雅致,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主人的用心。“每年春夏季,社區的陽臺花卉大賽都是我們最期待的活動。”梁女士笑著說,“為了今年的比賽,我早早就開始準備,給花換盆、施肥、修剪,就盼著能在比賽中拿個好名次。”
在深溝橋社區,郝女士家的陽臺堪稱網紅打卡地。不大的空間里,擺滿了多盆精心培育的花卉。這里不僅是她的私人花園,更成為小區里的樣板陽臺,吸引了眾多鄰居前來參觀學習。“養花是一件特別治愈的事,看著它們從種子發芽、慢慢長大、開花,心里特別有成就感。”郝女士說:“現在,鄰居們經常來我這兒交流養花經驗,大家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
陽臺花卉大賽不僅為居民提供了展示才藝的平臺,更成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一盆盆鮮花,不僅裝點了居民的生活,也讓鄰里之間多了一份交流與互助,為城市增添了一抹溫暖的人文色彩。
共建共享花園 凝聚社區溫情
社區花園共建,不僅美化了社區環境,更成為凝聚社區力量、推動基層治理的有效載體。在酒泉路街道楊家園社區,一場以自治+生態共建為核心的“綠洲楊家園·微家園共建”項目啟動活動在酒泉小院熱鬧舉行。活動現場,居民們熱情高漲,紛紛領取園丁工具包,投入到“一平米花園認養”和“微景觀共創”中。73歲的李阿姨手持畫筆,認真地在DIY標語牌上寫下“月季奶奶責任田”幾個大字。“我要把這塊牌子掛在自己認養的花圃前,看著這些月季從幼苗長成花海。”李阿姨滿臉期待地說。
如今,一段時間過去了,楊家園社區的共享小花田已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綻放,花香四溢。居民們圍坐在花田邊,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討論社區事務,曾經陌生的鄰里關系變得親密無間。
鮮花扮靚鄉村 繪就振興新篇
走出城市,在蘭州的鄉村,鮮花同樣綻放出迷人的光彩,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永登縣柳樹鎮營兒村,一排排整齊的拱棚在陽光下閃耀著銀白色光芒,而點綴其間的小花園和小綠地,則為村莊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近年來,營兒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引導村民對房前屋后、道路兩旁的閑置土地進行平整和美化。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有的村民在自家小院里種上了牡丹、迎春等花卉,還有的在門口擺放了花箱,種上了五顏六色的花草。全村共規劃建設小花園和小綠地100余處,增設花箱200余個。
在營兒村村民劉豐年家的小院里,約60平方米的空地上,鮮花與蔬菜相映成趣。牡丹雍容華貴,迎春花開滿枝頭,散發著陣陣清香:旁邊的小菜園里,嫩綠的青菜、紅彤彤的番茄長勢喜人。沿著他家門前的小徑漫步,每家每戶都是這樣生機勃勃的景象。“現在,我們的村子越來越漂亮,環境好了,心情也舒暢了。”劉豐年說。
在青白石街道石溝村,花花草草將村莊裝點得如詩如畫。村民陳勇看著自家門前盛開的花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家家戶戶種上了花,修好了路,村子環境和公園一樣。”鮮花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更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見習記者 魏佳貝 蔡揚宗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