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以色列女游客在泰國素叻他尼府帕岸島一家餐廳用餐的視頻被發布到了網上,5月5日這場戲劇性的激烈爭吵引發了網絡瘋傳和熱議。
因該女子不遵守餐廳規定,沒有在進入餐廳前脫鞋,并公然吸煙,被服務員提醒后與當地人發生了言語沖突,視頻中這名以色列女游客坐在餐廳里跟對方爭吵,被說:“回去你的國家,這里不歡迎你”,她回嗆說:“對不起,我的錢建設了你們的國家。”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外媒trtworld在報道中寫到 “在泰國的以色列游客被拍到在當地一家餐館拒絕脫鞋。據報道,在被要求遵守餐廳規則后,她貶低工作人員并說‘我的錢建立了你們的國家’。”
該事件的視頻片段下,外國網友評論道:“她大概是想讓全世界看到真實的自己”、“他們為何總是在國外惹是生非”、“秀智商,丟臉”等評論。
對于“外國游客養活了泰國人,我們不去泰國人就要餓死”的論調并不鮮見,許多外國人都有這種奇怪的想法,所以不尊重當地人和文化習慣的事時有發生。這種“外國游客養活了泰國人”的論調過于片面甚至帶有侮辱性,是認知狹隘的體現:
1.泰國農業自給自足,人民不靠游客吃飯
泰國是世界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尤其在大米、橡膠、水果、海鮮等領域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多數泰國人仍生活在農村,靠農業、漁業等自給自足的方式生活。即使沒有游客,泰國人依然有能力養活自己。
2.旅游業只占泰國GDP的一部分,遠不是全部
旅游業對泰國GDP的直接貢獻約為10%上下,即使算上相關行業(間接貢獻),也遠未到“全國靠游客養活”的程度。泰國的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板塊同樣是經濟支柱。例如,汽車組裝、電器制造、食品加工等對經濟的貢獻極高。
3.不是“游客養活泰國人”,而是“泰國人服務游客”創造價值
旅游是一種等價交換:游客獲得服務、體驗和快樂,泰國人獲得報酬和就業。說游客“養活”泰國人是把平等的交易貶低為施舍,完全忽略了勞動的價值和尊嚴。這種說法對服務者是極大的不尊重。
4.疫情期間沒有外國游客,泰國人照樣生存下來并自我調整
新冠疫情期間外國游客銳減,泰國人沒有餓死。相反,很多人轉向本地市場、電商、小規模農業、手工藝甚至本地旅游。這說明泰國社會有足夠的韌性和能力應對沒有游客的經濟環境。
5.過度依賴游客反而是風險,不是優勢
把經濟寄托在游客身上是一種高風險模式,正如疫情期間那樣。一國不能靠“別人上門花錢”來維生,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是依靠內需、產業升級和全民素質的提升。認為“離了游客就餓死”恰恰暴露了思維的狹隘和對國家能力的低估。
- 泰國 暹羅飛鳥?(siambird) 編輯部編譯出品?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