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美菲“肩并肩-2025”聯合軍事演習的最后一天。此次演習始于4月21日,約有1.4萬名軍人參加,其中美軍9000人,菲律賓軍人5000人。演習在臺灣附近地區和南海爭議海域舉行。
演習期間,美國首次在菲律賓部署并投入使用其機動式陸基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這也是“臺風”導彈系統首次在這類演習中使用。
俄羅斯軍事分析家、國立高等經濟大學歐洲和國際問題綜合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首席研究員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媒采訪時指出,從軍事角度來看,是在演練在南海如何遏制中國艦隊的新版本。
卡申表示:“其中,動用了裝備岸基反艦導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新的部隊。這些導彈系統基于挪威反艦導彈“海軍打擊導彈”(NSM),可以打擊數百公里范圍內的海上目標。一支快速部署在菲律賓并攜帶此類導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據估計,應該能夠迅速對抗中國艦隊。美國已經在菲律賓測試了“臺風”系統。該系統未來還可能用于打擊海上等移動目標。總之,美國人目前正試圖增加利用岸基導彈系統打擊海上目標的手段的多樣性。隨著無人機的使用日益增多,這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
此次演習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陸海演習、高層指揮和參謀演習以及作戰情況虛擬模擬相結合。這種綜合手段可以實現陸地、海上、空中、太空和網絡空間的同步作戰。
卡申專家接著說:“這在‘肩并肩-2025’演習中還是第一次。這符合現代美軍舉行大規模演習的做法。他們正在將這些聯合演習的水平提升到現代美國的要求水平。這一水平明顯高于菲律賓人習慣的標準。”
此次演習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以正式合作伙伴而非此前觀察員的身份參與演習。演習期間,日本最上級護衛艦“能代”號(FFM 3)與美國海軍“舒普”號(DDG 85)和菲律賓“黎剎”號(FF 150)一起在黃巖島海域進行了聯合巡邏。據菲律賓媒體報道,一艘中國護衛艦一直在監視他們的活動。
卡申就此評論道:“這一重要事件凸顯了東京甘愿在東北亞以外履行對美國的同盟義務。這是日本承擔的軍事政治義務不斷擴大趨勢的又一表現。”
卡申還指出,來自歐洲國家的觀察員數量明顯增加,而這些國家此前對這些演習并不是很感興趣。甚至還有來自捷克和立陶宛等國家的觀察員。此次演習總共有約20個國家的觀察員參加。
卡申專家指出:“盡管美歐關系有所惡化,但北約全球化進程和北約在亞太地區活動的加強一直沒有停止。歐洲北約成員國繼續推行反華政策。盡管與特朗普存在分期,但他們并沒有失去反華的興趣。如果說曾經有人希望歐洲的對華政策會因為與美國的矛盾而發生轉變的話,那么這種希望就就被大大夸大了。”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副主任閆巖在評論美菲此次演習時指出,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
閆巖說:“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一直以來中國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主張睦鄰友好,維護和平與穩定,尤其是中國周邊關系的穩定對于推動國家發展、保障地區安全及促進全球和平都至關重要。但是,如果美菲執意持續對華挑釁,在黃巖島、仁愛礁、鐵線礁等區域不斷制造事端,試圖改變現狀,那么中方也必將采取必要措施。事實上中國也已經向國際社會展現出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定立場,比如在2024年‘617仁愛礁事件’、2025年菲方強登鐵線礁事件上都采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 ”
有260多名澳大利亞軍事人員(包括特種部隊以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官兵)參加了“肩并肩 -2025”演習。他們演練了空中作戰戰術、海岸防御和安全、后勤和醫療支持、多國協調以及人道主義援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