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陽光剛爬上便民崗亭的窗戶,邱玉霞已經踮著腳往“友鄰交換空間”的衣架上掛衣服。這是她參與籌備舊衣交換項目的第109天——從畫設計圖到調試積分系統,這位50多歲的社區志愿者像對待新生兒般呵護著這個即將啟程的溫暖計劃。
上午10時整,居民常環秀拿著褪色的碎花布袋里,整整齊齊疊著幾件帶著陽光香氣的童裝。“都是孫女穿小的,”她輕輕撫過一件鵝黃色衛衣,“以前不懂,這么好的衣服都當廢品賣了……”當聽說這些衣物不僅能幫助困難家庭,還能兌換積分換取生活用品時,老人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這可真是把溫暖循環起來了!”
午后的陽光把崗亭照得透亮,年輕媽媽們結伴而來,懷里抱著洗凈的毛絨玩具;幾位退休教師用小箱子裝著疊成豆腐塊的襯衫。邱玉霞則為每件衣物撫平領口、記錄尺碼、貼上積分標簽,動作輕柔得像在整理珍貴的禮物。
“蘭州新區新安社區友鄰交換空間”啟動后,當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幾名困難家庭的兒童走進這個臨時“衣櫥”時,穿校服的短發小姑娘一直盯著那條藍裙子。“試試看呀!”志愿者蹲下輕聲說。穿上裙子,小姑娘開心地笑了。
暮色降臨時,邱玉霞的登記本更新著數字:收到81件衣物,6個孩子領到了“新”衣裳。常環秀正給老姐妹展示用積分換的新衣;穿藍裙子的小姑娘在廣場上追著泡泡;幾位媽媽約好下周要來學衣物改造……新安社區黨支部書記魏廷進望著這一幕輕聲說:“我們原以為只是建個舊衣回收站,沒想到長出了一座橋——那些被溫柔對待的舊衣裳,正一針一線縫起整個社區的溫情。”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靖博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