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印度主動不僅承認三架戰機損毀,還第一時間用中文公布戰損,莫迪這是“轉性”了?此前一直對“巴鐵”喊打喊殺的他,這一次在忌憚什么。
昨夜今晨,持續升溫的南亞局勢終于引爆。印巴邊境,經歷了兵荒馬亂的一夜:5月7日凌晨,印度空軍突然發難,發動了一場代號為辛杜爾行動,針對巴基斯坦境內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基礎設施的空襲。
綜合各方消息來看,在所謂“辛杜爾”行動第一階段中打頭陣的,是兩架米格29它們率先出動,對巴基斯坦境內數個地區進行了導彈打擊。
不過,枕戈待旦的巴鐵并未坐以待斃。他們利用早就布置完備的地面防御系統對印軍戰機展開了犀利反擊。按照當地媒體的說法,印空軍首輪突襲中,就損失了1架米格29。
隨后,不甘心失敗的印度空軍卷土重來。包括2架米格21、4架陣風在內的戰斗機編隊繼續趁著夜色,對“巴鐵”邊境基礎設施進行轟炸。
這一次,巴空軍不再客氣,動用包括殲10、F16在內的“空戰殺器”堅決還擊。這一階段的空對空戰斗中,“巴鐵”拿下雙殺,擊落了1架米格21以及1架陣風戰機。
眼見順風局打成了大劣勢,印度空軍持續往印巴邊境增兵。更多的蘇-30以及“陣風”戰機被投入戰場。
從巴基斯坦國防部以及當地媒體的戰報來看,印度空軍孤注一擲的精銳盡出,毫無懸念地以潰敗告終:包括一架1架陣風戰機、一架蘇30在內的戰機墜毀,印度最后一輪攻勢仍舊以“血本無歸”的結局收場。
事實上直到北京時間5月7日11時左右,這場空戰才正式宣告結束。而巴基斯坦方面的最新統計上看,印度空軍的“戰損”已經達到了8架之多。經過一夜奮戰,如今雙方均已鳴金收兵。
有趣的是關于這場空戰,印、巴雙方給出了兩份大相徑庭的結算報告:“我們總共出動11架戰機,并且這些戰機全部安全返航。印度方面出動的14架戰機最終折損了8架”是巴基斯坦國防部給出的最終戰報。
需要注意的是,印空軍在這場空戰中究竟損失幾何,世界各大主流媒體各執一詞,與巴基斯坦給出的數據有著不小的出入:
彭博社的最新爆料顯示印度的損失是4架;路透社的說法是五架;CNN針對此事相關報道的標題是“巴基斯坦聲稱擊落五架”。新華社只對巴基斯坦的戰報進行客觀轉載,對于其真假始終未予以置評。
由此可見,雖然巴基斯坦的戰報雖有謊報軍情之嫌,但他們的空軍在與印度空軍的對壘中能夠做到勢均力敵甚至占據一定優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相比于巴基斯坦戰報的有零有整,印度軍方的戰報,則呈現出一副“非主流”氣息:
一方面,以好大喜功聞名于世的印軍居然老老實實地報告了戰損。“三架印度戰斗機周三在本土墜毀,但具體原因不能透露。”的說法,經由“匿名印度政府高級安全人員”之口流出,被世界各大主流媒體爭相轉載。
雖然承認得扭扭捏捏,但印度主動公布戰損的行為,已經稱得上一反常態的難得了。
另一方面,印度居然把戰報公布到了中文互聯網,借由印度駐華大使館之口,單獨向中方“通報”了相關損失。這也是印度的反常舉動之一。
這就怪了,在亞洲向來以“天老大,我老二”自居的印度,怎么突然轉了性,給中方打起了報告?
綜合截至目前為止的戰況來看,印度軍事、外交突然風格大變,不外乎以下兩大原因:
一方面,如今戰事詳情已被巴方搶先公布,在無法完全否認的情況下主動承認有限損失,多多少少能夠讓印度在被動挨打的局勢下,爭取一點戰略主動。
另一方面,選擇第一時間在中國社交媒體用中文發聲,這是莫迪在是在提醒中國“印度不是中方的敵人”,希望中方繼續保持中立,避免我們在軍事或外交上“偏袒”巴基斯坦。
那又為什么說這是莫迪炮制的“迷魂湯”呢?很簡單,自2014年上臺以來,莫迪對自己“拓土開疆”方面的野心從來都是不加遮掩的。而與印度有著前年血仇和領土爭議的巴基斯坦,無疑是莫迪“建功立業”的唯一可選目標。
換句話說,這次在中文平臺的發聲,看似重視中方,跟我們有商有量。但究其根本,只不過是印度方面為了爭取喘息之機的權宜之計罷了。
站在中方角度,我們求發展、謀復興,要的是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而不是一個模棱兩可,反復橫跳的印度。所以莫迪精心炮制的這碗迷魂湯,我們堅決不能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