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夜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不僅是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氣息。莆田,既有煙火升騰的夜市美食,展現著市井生活的鮮活與溫暖;又有文化基因深度植入的特色場景,讓古老的技藝與傳說在夜色中煥發光彩;更有不斷升級的消費業態,推動著城市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晚報記者深入探訪,為您呈現莆田夜經濟背后的故事與無限可能。
(夜市人山人海)
華燈初上,天橋美食夜市漸漸熱鬧起來。“阿建熗粉”攤位前,蒸騰的熱氣讓攤主的笑臉變得朦朧。“如今做生意,心里安穩多了。”攤主一邊擦拭著嶄新的攤位許可證,一邊說道,在紅燈籠的映照下,不銹鋼餐車閃爍著暖光。不遠處,夜市專門管理小組正在進行常態化檢查,仔細抽查著一家燒烤攤的食品安全信息。
這是“五一”前夕完成規范化改造的天橋夜市首次亮相的場景。160位攤販在統一規劃的攤位上忙碌,攤位許可證、健康證與食品經營許可證整齊地懸掛著,在煙火升騰間,奏響了城市夜經濟的 “交響曲”。這不僅是莆田夜市從無序生長邁向規范運營的轉變寫照,也反映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新為驅動,激活城市經濟新動能的深層邏輯。
莆田夜市的繁榮并非偶然,而是政府積極引導與市場有效引流共同作用的成果。在今年莆田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打造 5 條“莆田之夜”步行街,創新夜經濟消費業態模式,塑造具有莆田特色的夜間經濟新名片。這一戰略部署為莆田夜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天橋夜市從自發的民間流動擺攤點,成功轉變為秩序井然的“官方”夜市。規范化的夜市管理為攤主們營造了穩定、有序的經營環境,促使夜間美食街走向繁榮;豐富多樣的美食餐飲業態,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激發了市民的消費熱情,成為市民夜間消費的熱門選擇。
當夜經濟成為衡量城市活力的“晴雨表”,莆田并未僅僅滿足于營造簡單的 “煙火氣”,而是將文化基因深度融入夜間消費場景,構建起“一街一故事、一景一文化”的敘事體系。
莆田文獻路以步行街為核心,巧妙串聯起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古譙樓等歷史地標,打造出“15 分鐘夜生活圈”;游客走進玉雕、木雕等工藝品店,盡情欣賞莆田的非遺技藝;崇功祠廣場上,高蹺藝人腳踏二尺木樁,衣袂飄飄間單腿躍過青石檻,一招 “鷂子翻身” 贏得滿堂喝彩。狀元巡街活動中,金榜題名的“狀元郎”手持御賜金花,與“榜眼”“探花”“侍從”等人緩緩前行,通過巡游表演與互動,重現古代狀元巡街的熱鬧景象。
綬溪“水上巴士”項目打破傳統夜游模式,將白塘湖、玉湖、雙福村等景點串聯成 “水上文化長廊”。每逢節假日,游客乘船夜游時,極有可能觀賞到由非遺匠人帶來的“水上打鐵花”表演,熔鐵飛濺形成的“火樹銀花”與沿岸燈光秀相互映襯,營造出 “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 的詩意畫面。
湄洲島以媽祖文化為核心,打造媽祖文化主題燈光秀、《緣起湄洲》《印象·媽祖》演藝項目等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在祈福儀式中深切感受“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北岸經開區媽祖閣的夜景亮化工程,則通過 “光影敘事”講述媽祖生平故事,使文化地標成為夜間文旅消費的“超級IP”……
來源:莆田晚報 全媒體記者陳琳 李恬 陳震 徐寅生
責編:徐寅生
編審:黃鳳珍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