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報道,4月28日上午,國新辦就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4年,來自美國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糧食進口量占我國內糧食消費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飼料糧,這些品種的可替代性較強、國際市場供應充足;同時,國內糧食儲備資源也很充足。即使不采購美國的飼料糧和油料,對我國糧食供應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關于糧食,我們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糧食流通體系,加強政府儲備管理,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2024年糧食產量更是首次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人均糧食占有量500公斤,遠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完全能夠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美國農場(資料圖)
這句話猶如重磅炸彈,美國農民懸著的心徹底“死”了。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等美媒4月28日報道稱,在中方發出這一表態之際,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農產品訂單不斷被取消,美國農民或將失去中國這一至關重要的最大市場。代表美國農民的主要出口貿易組織美國“農業運輸聯盟”,其執行董事弗里德曼哀嘆道,從干草種植戶到水果和堅果出口商,再到種植棉花和硬木木材的農戶,美國農產品訂單被取消的普遍情況,已經不能用“即將陷入危機”來形容,而是“一場全面爆發的危機”。
美國天然氣行業同樣受到沖擊。自2025年2月以來,中美液化天然氣運輸徹底停滯,迄今已超過70天。中國轉向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簽署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以確保供應穩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中國與澳大利亞的合作規模顯著增加,而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項目也在加速推進。美國液化天然氣行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不亞于農業行業。中國的需求轉移讓美國天然氣企業陷入困境,庫存積壓和價格下跌成為行業的主要問題。此外,美國政府對中國船只征收“港口費”的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危機。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行長神田真人舉行雙邊會晤,貝森特在會晤中直接開門見山,要求亞行停止向中國提供貸款。除此之外,貝森特還強調了“全方位能源戰略”的必要性,就民用核能融資問題與神田行長交換了意見。很明顯,美國這還是軟硬兼施那一套,如果放在以前,成功的可能性或許會很高,但現在已經兩極反轉,美國的聲譽和影響力大不如前。如果亞行不想自毀城墻,就不會做出那種糊涂的決定。
美國當前面臨嚴重的財政問題,國債預計到2025年突破36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率曾高達7.3%。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希望通過讓亞行停止對中國貸款,迫使中國接受“發達國家責任”框架,從而分擔美國的債務壓力。據統計,中國在2025年2月又增加了235億美元美債。此外,美國一直通過芯片禁令、投資審查等手段遏制中國的技術發展。亞行在2023年向中國提供了約14.3億美元的貸款,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環保和區域互聯互通項目。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之一,長期以來是美國國債的重要持有者。然而,近年來中國逐漸減少了對美債的持有比例,轉而投資于其他資產。這一趨勢讓美國感到不安。貝森特在會晤中釋放出“關稅不會持續太久”的信號,顯然是試圖吸引中國重新增持美債。美國在持續對中國經濟施壓的同時,又期待中國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其這種矛盾的策略難免顯得天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