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這幾年鬧得沸沸揚揚,各國爭得頭破血流。可有多少人知道,咱們今天能在南海主張主權、設立三沙市,還得感謝1500年前的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冼夫人!
沒有她當年力排眾議、高瞻遠矚,促使朝廷重視海南管理,咱們的海南島說不定早就是別人家的了,更別提今天爭議不斷的南海諸島和2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了。
冼夫人是誰?一位改變中國版圖的傳奇女性
冼夫人,原名冼英,生在南北朝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出身于嶺南高涼郡(今廣東高州)的俚族大族。在那個男子都難有出頭之日的亂世,她卻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才干,成為了一方霸主。
這位女中豪杰從小就與眾不同。
當其他女孩子在家繡花做飯時,她已經在馬背上學習射箭、研究兵法了。她驍勇善戰,智謀過人,被族人稱為"巾幗將軍"。
漸漸地,她不僅在軍事上嶄露頭角,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展現出了非凡才能。
南北朝時期的嶺南,各民族雜居,矛盾沖突不斷。冼夫人秉持著"和睦相處、共生共榮"的理念,不僅團結了俚族內部,還推動了漢俚兩族的融合。
在嫁給漢族官員馮寶(羅州刺史馮融的兒子)之后,她跟隨丈夫在嶺南一帶治理地方。憑借著高超的治理能力和軍事才能,她漸漸在朝廷贏得了極高聲譽。
梁武帝蕭衍對她贊不絕口,專門任命她處理崖州(今海南)事務。
真正讓冼夫人名揚天下的,是她在侯景之亂中的表現。
侯景,本是東魏的一員大將,手握重兵,鎮守河南。然而,他為人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 。
東魏武定五年(547 年),高歡病逝,侯景擔心自己會受到高歡之子高澄的迫害,于是便舉兵叛亂 。侯景先是向西魏求援,但西魏對他心存疑慮,并未給予實質性的支持 。
無奈之下,侯景轉而投靠南梁,梁武帝蕭衍不顧眾人反對,接納了侯景,并封他為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 。
侯景歸降后,梁朝與東魏之間的關系變得愈發緊張 。
東魏為了奪回侯景占據的土地,不斷對梁朝發動進攻 。而侯景在梁朝內部也逐漸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他對梁武帝的統治心懷不滿,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和權力 。
于是,在梁太清二年(548 年),侯景以 “清君側” 為名,在壽陽起兵叛亂,揭開了 “侯景之亂” 的序幕 。
侯景率領叛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占了梁朝的大片領土 ,并將梁武帝蕭衍圍困、餓死在了臺城之中 。梁武帝的死,標志著梁朝的統治陷入了全面的崩潰 。
侯景之亂爆發后,嶺南地區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
廣州刺史元景仲企圖響應侯景,背叛梁朝 。
在這危急時刻,冼夫人挺身而出,她與丈夫馮寶聯合當地的正義之士,共同起兵討伐元景仲 。冼夫人深知,元景仲的背叛不僅會給嶺南地區帶來災難,也會讓侯景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從而威脅到整個國家的安全 。
因此,她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
在冼夫人和馮寶的努力下,元景仲的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然而,危機并沒有就此解除 。
高州刺史李遷仕,見梁朝局勢動蕩,也心懷不軌,企圖割據一方 。
他暗中與侯景勾結,準備舉兵反叛 。李遷仕知道冼夫人和馮寶在嶺南地區擁有很高的威望和影響力,如果不先除掉他們,自己的計劃就很難得逞 。
于是,他便設計邀請馮寶前往高州,企圖將其扣押,作為人質 。
冼夫人憑借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識破了李遷仕的陰謀 。她勸阻馮寶不要前往高州,她說:“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
馮寶聽從了冼夫人的建議,沒有前往高州 。李遷仕見陰謀未能得逞,便惱羞成怒,公然舉兵反叛。
面對李遷仕的叛亂,冼夫人冷靜應對,她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戰略計劃 。冼夫人先是派使者給李遷仕送去厚禮,并表示愿意歸順于他,以此來麻痹李遷仕 。
李遷仕果然中計,他對冼夫人的使者深信不疑,放松了警惕 。隨后,冼夫人親自率領一千名士兵,挑著裝滿雜物的擔子,偽裝成送禮的隊伍,前往高州 。
當隊伍到達高州城下時,守城的士兵見是送禮的隊伍,便沒有多加防備,打開了城門 。冼夫人見城門打開,立即率領士兵發起攻擊,城內的叛軍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 。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冼夫人成功地攻占了高州城,李遷仕狼狽逃竄 。
冼夫人平定李遷仕叛亂后,繼續率領軍隊與侯景的叛軍作戰 。
她與陳霸先等梁朝將領密切合作,共同抗擊侯景 。在戰爭中,冼夫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她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鼓舞了士兵們的士氣 。
她還善于運用戰術,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敵軍的弱點,多次取得了勝利 。經過多年的艱苦戰斗,侯景之亂終于被平定 。
這場叛亂給梁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得梁朝的國力急劇衰退 ,然而,冼夫人在這場戰亂中,卻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她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到了隋朝統一南北后,隋文帝楊堅破例封她為譙國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馬權!要知道,古代女性能掌管一州已是破天荒,而冼夫人直接管轄六州軍政大權!這是何等的信任和認可!
周恩來總理曾經評價她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這絕非溢美之詞。冼夫人一生立下赫赫戰功,但最易被忽視、卻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她對海南島和南海主權的貢獻。
這正是今天我們要重點講述的故事。
力挽狂瀾:冼夫人如何守住海南這片寶地?
很多人以為海南島成為我國的領土是近代的事,其實大錯特錯!
早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派大軍平定南越國后,就順勢將海南納入了中國版圖,設立珠崖、儋耳二郡。這比咱們收復臺灣還早了近2000年呢!
《漢書·地理志》記載:"儋耳、珠崖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廣類可千里,合十六縣,戶二萬三千余。"可見當時海南已有相當規模的人口和行政區劃。
但好景不長啊!那時候交通不便,派去的官員又貪得無厭,橫征暴斂,老百姓苦不堪言。
日積月累之后,海南島上的百姓就忍不了了,接二連三地揭竿而起,搞得朝廷焦頭爛額。
漢元帝實在沒轍了,公元前46年,一咬牙一跺腳,直接撤了珠崖郡,改為朱盧縣,隸屬合浦郡(今廣西合浦)。
這一撤,等于把海南半放棄了。海南島與中原的聯系越來越少,就這么被"遺忘"了幾百年!
一個地方脫離中央管轄久了會咋樣?要么被外族侵占,要么自立為王。這種情況下,海南島隨時可能永遠脫離中國版圖!
幸好,歷史的轉機出現了——冼夫人登場了!
南北朝時期,冼夫人和丈夫馮寶在嶺南一帶德高望重。她眼光獨到,深謀遠慮,發現海南這個問題相當嚴重,于是她主動上書梁武帝,請求在海南設立崖州,加強管理。
梁武帝看了奏表,被冼夫人的遠見卓識驚著了。想當年,朝廷里那些大臣忙著權力斗爭,有幾人能想到偏遠的海南島?
梁武帝當即拍板,同意設立崖州,還專門任命冼夫人負責相關事務。
拿到"尚方寶劍"后,冼夫人立馬行動起來。她親自帶隊前往海南,一方面跟當地部落首領談判,爭取他們歸附中原;另一方面直接上手解決實際問題,讓島上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好處。
她具體做了啥?那可多了:
- 從內地組織移民開發海南,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比如推行牛耕(以前當地人都不會用牛來耕田,效率低下)
- 興修水利,改良農業,選種施肥,提高產量
- 無償提供種苗、農具,幫助當地人提高生產力
- 傳授紡織與制衣技術,改善當地人的生活條件
- 和丈夫一起在海南設立學堂,傳授醫療知識
- 推廣中原文化禮儀,但又尊重本地習俗
- 積極鼓勵各民族通婚,促進民族融合
這些措施看似普通,實則非常高明!她沒有靠武力強行收服,而是用實實在在的好處讓海南人民感受到跟中原一家親的好處。這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啊!
在冼夫人的精心治理下,崖州逐漸成了個繁榮穩定的地方。海南島與中原的聯系緊密起來,重新回到了中華大家庭的懷抱。
這一舉措,不僅挽救了海南島,更為后世中國確立南海諸島主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你可能會問:不就是收回一個海南島嗎?至于說"如果沒有她,200多萬海域可能早已不屬于中國"這么夸張嗎?
還真不夸張!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從崖州到三沙:千年呼應的戰略智慧
拿出地圖看一看,海南島位于南海的最北端,像一把鎖,鎖住了南海的大門。它是中國大陸通向南海的橋頭堡,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我給你算個地理賬:
- 西沙群島距海南島僅180多公里,而距越南海岸線約400公里
- 南沙群島雖然距離更遠,但如果沒有海南這個前哨站,我們怎么可能有效管控?
- 依國際法,有效管轄是確立領土主權的重要依據,沒有海南這個基地,南海諸島的管轄權從何談起?
假如海南島不是中國的,而是被其他國家占領或者獨立(類似臺灣的情況),那我們今天面對的南海局勢會是啥樣?估計連西沙群島都輪不到我們說話,南沙更是別想了!周邊國家早就瓜分得干干凈凈!
更要命的是,按現代國際法,國家可在領海基線外延伸12海里作為領海,再向外延伸200海里作為專屬經濟區。
沒了海南和南海諸島,那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及其豐富資源,就跟中國無緣了。
這南海資源是啥級別的?給你簡單列幾條:
- 石油儲量在230至300億噸,相當于全國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 天然氣儲量約58萬億立方米,是名副其實的"第二個波斯灣"
- 漁業資源豐富,每年漁獲量可達650萬-700萬噸
- 海底還有"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儲量相當于中國陸上和近海天然氣總資源的一半
除了資源,南海的戰略位置更是無可替代:
- 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世界第三黃金水道"
- 全球約25%的海上運輸經過南海
- 中國80%以上的國際貿易依賴南海航線
- 控制了南海,就等于掌握了中國通向海洋的生命線
現在你明白為啥說"如果沒有冼夫人,200多萬海域可能早已不屬于中國"了吧?這還真不是夸張,而是實打實的戰略分析!
更神奇的是,1500年前的冼夫人似乎已經預見到了海南的戰略價值。她當年力主設立崖州管理海南,與我們今天設立三沙市管理南海諸島,在戰略思維上竟然如此一致!
三沙市是2012年7月24日成立的,轄區包括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南端、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級市。
為啥要設立三沙市?就跟當年冼夫人設立崖州的道理一樣——本質上都是通過行政管理來鞏固國家主權。
冼夫人那時面對的是群雄割據、天下大亂;今天的三沙市,則面臨周邊國家的窺伺和域外大國的干預。
但無論是冼夫人還是今天的我們,都有一個共同信念:寸土必爭,寸海必護!
南海爭端的法理依據
說起南海爭端,各國都有各國的說法。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文萊這幾個國家,都對南海的部分島礁和海域提出了主權主張。他們的理由五花八門:有說"地理鄰近"的,有說"歷史上曾經管理"的,還有說"大陸架延伸"的。
但要論證據的充分性和歷史的連續性,沒人能比得上中國。
首先說歷史證據。
早在東漢時期(公元2世紀)的《異物志》、三國時代(公元3世紀)的《扶南傳》等古籍中,就有關于南海諸島的記載。
宋代更是有詳細的《更路簿》,《更路簿》詳細記錄了南海諸島的位置、航線,是中國漁民早期開發南海的鐵證。
再說管轄證據。
冼夫人設立崖州管理海南只是開始。唐代,朝廷派遣官員專門負責南海巡查。宋代,中國政府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南海事務。元、明、清三代,都有明確的南海巡航制度和管理措施。
近代史上,1946年,中國政府派軍艦接收日本占領的南海諸島,并于1947年正式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繪制了著名的"十一段線"(后改為"九段線")。
這也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國家形式對南海諸島主權的明確宣示。
對比其他聲索國,最早對南海提出主權主張的菲律賓,也不過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
而越南在1975年前,官方文件中還曾明確承認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土。馬來西亞和文萊的主張就更晚了,基本都是近幾十年的事。
話說回來,冼夫人當年的遠見卓識,到今天終于得到了完美的延續。
三沙市的設立和建設,就是對冼夫人精神的最好傳承。現在的三沙市,不僅有街道社區、學校醫院,還有自己的電視臺、供水廠、海水淡化廠、風力發電站等基礎設施,正逐步發展成一個生態宜居的海上小城。
結語
一個1500年前的女性,一手托起了南海的未來。
她沒有現代國際法的概念,沒有海洋資源勘探的工具,甚至連南海深處的島礁都未必知曉——但她憑著一種樸素的家國情懷和罕見的戰略眼光,在歷史的關鍵節點扭轉乾坤,讓海南這顆明珠重新鑲嵌在中華版圖上!
反過來想,如果當時冼夫人沒能讓梁武帝同意設立崖州,如果海南島就此被歷史遺忘,長期脫離中央管轄,最終可能淪為他國領土,那我們今天還有什么底氣和資格在南海問題上與人爭辯?
那可就不僅僅是失去2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問題,而是會深刻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安全環境!
今天,我們享受著祖先留下的疆域,未來,我們也有責任為后代守護好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洋。這,就是冼夫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
參考資料:
- 《冼夫人傳》,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
- 《南海主權與歷史淵源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年
- 《海南歷史與南海主權》,海南出版社,2017年
-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依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