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黃金多以單質形式存在,偶見硒、碲、銻等金屬化合物,但非金屬化合物極為罕見。金礦主要分為砂金礦與巖金礦兩大類,而巖金礦又可細分為石英脈型、破碎帶蝕變巖型、細脈浸染型及石英-方解石型等。針對不同類型金礦的特性與選礦痛點,名德光電的礦石色選機與人工智能分選技術提供了定制化解決方案,推動選礦流程向高效化、綠色化升級。
1、 砂金礦:節水增效,破解資源回收難題
砂金礦由原生金礦經長期水蝕、風蝕沉積形成,按成因可分為重力砂、流水砂、冰川砂和濱海(湖)砂。砂金的選礦主要是重選和富集。中國的大多數金砂都是片狀的,或者因為采砂歷史悠久,其余的都是片狀細顆粒。易于選擇的砂金礦應為砂多泥少,砂粗金細,否則視為難以選擇。
在中國,水槍和采砂船通常用于采砂。由于成本低,規模大,通常不要求邊界等級。一般工業等級達到0.1g/t(0.15g/m3)即可開采,而0.3g/t的砂金礦已經是富礦。砂金開采離不開水,水能否回收是影響砂金開采成本的主要因素。
二、巖金礦:分類施策,攻克選礦技術瓶頸
從地質原因來看,巖金大致可分為三類: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其中,我國以火成巖和變質巖為主,沉積巖金礦床較少。
根據前人探索的數據,火成巖中的金等級隨著巖石的酸度而降低。含量最高的是純橄欖巖和橄欖巖,其次是閃長巖,玄武巖。品位最低的是花崗巖。
然而,眾所周知,巖石的基本性質越高,就越容易被氧化和風化。因此,人們常說“易磨難選,易選難磨”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來說,巖金礦從選礦的角度可以分為石英脈型、破碎帶蝕變巖型、細脈浸染型、石英方解石型。
1. 石英脈型金礦:從廢石中掘金,實現雙收益
石英脈型金礦以黃鐵礦為主要載金礦物,金賦存于脈石裂隙中。傳統浮選需處理大量石英脈石,導致成本高且資源浪費。
名德解決方案:
礦石色選機利用純石英與黃鐵伴生石英礦的表面特征產業,運用光電色選機技術分選出純石英與含金黃鐵礦,選出的純石英礦可直接作為原料銷售;而含金黃鐵礦精礦品位可大幅度提升,以河南某地的脈石英金礦為例,入浮礦石量減少40%,金礦品位提升50%以上。
2. 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預富集降低尾礦風險
破碎帶蝕變金礦床脈石以石英和絲云母為主,金屬礦物以黃鐵礦為主,呈細脈浸染狀,金與硫化礦共生,圍巖蝕變以硅化、高嶺土、絲云母和碳酸鹽為主。除黃鐵礦外,硫化礦容易伴有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等。
這種類型的礦床通常很容易選擇,通過單個浮選,可以獲得較高的回收率。如果風化嚴重,尾礦可以通過全泥氰化進行二次回收。
而對于這類礦中低品位礦石,通過采用AI光電智選設備識別伴生礦中含金硫化礦,拋廢低品位圍巖,以達到提升金礦品位實現金礦資源的回收利用。
3. 細脈浸染型金礦:靶向剔除有害雜質
細脈浸染金礦床相對復雜,最明顯的特征是金礦物的浸染性輸出。金屬礦物復雜,包括黃鐵礦、有毒砂、黃銅礦、方鉛礦、磁性黃鐵礦、輝銻礦等。我們常說的砷難選礦大多屬于這種類型。由于黃金的存在形式及其微妙之處,這種礦物常采用聯合工藝法進行分選,以達到更好的回收率指標。
4. 石英-方解石型金礦:分散資源的高效激活
石英-方解石金礦床脈石礦物是石英和方解石,金礦物泡在脈石和金屬礦物中,金屬礦物從簡單到復雜,大多數含有有毒砂、雄黃、磁性黃鐵礦、黑銅礦等,由于金分布很好,金屬礦物對礦物選擇過程的影響較大,因此通過單一工藝難以兼顧分選效率與經濟性。
通過抓取石英、方解石與伴生礦物的表面多維度特征差異(如斑點、顏色、質感等)存在差異性進行預選,預選后精礦通過浮選回收金,可大幅度降低入浮規模量。
三、技術賦能:從降本增效到綠色礦山
名德光電分選技術的核心在于多維度感知與資源循環利用:
精準分選:光譜識別精度>99%,可處理邊界品位0.3g/t的低品位礦石;
零廢目標:石英、方解石等脈石變廢為寶,尾礦量減少50%-70%。
名德光電技術通過精準適配巖金不同礦床類型,不僅解決了傳統選礦中“高成本、低回收率”的難題,更以資源化思維重構礦山經濟模型。從石英脈礦的“廢石變建材”到復雜伴生礦的“AI預富集”,技術創新正驅動行業向高效、綠色、可持續方向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