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頭的共享單車算是被低俗小廣告盯上了,從此前的粘貼紙質廣告“升級”成蓋戳與噴涂式,更加難處理。連日來,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多處商圈、學校、地鐵站、居民區周邊數十個共享單車集中停放區,發現成人服務、涉黃網址、代開發票等違法小廣告泛濫,很多共享單車都患上了“牛皮癬”。新京報記者多次嘗試掃碼、登錄“小廣告”上的網址,以及鏈接的微信賬號,發現居然真能打開網址鏈接,隨即而來的是自動彈出的網頁風險提示,更有賬號經營涉及線下涉黃商家。
違法小廣告如城市“牛皮癬”,一直是治理難點。而共享單車上的低俗廣告,更是隨著騎行人蔓延至城市各個角落,并且全是人流量大的地方。
共享單車變成小“黃車”,究竟如何根治?被“黃色牛皮癬”“騷擾”的共享單車,何時才能重現潔凈?對此,共享單車企業表示,小廣告影響客戶體驗,對于運維管理來說,增加了清理成本。公安部門則表示將與共享單車企業以及多部門持續開展聯合執法,從源頭偵查摸排,打擊擾序違法行為。
━━━━━
探訪
共享單車變成小“黃車”
在地鐵14號線九龍山站旁邊,就是北京東部人氣最旺的合生匯,而離商場不遠的共享單車停放點,成為小廣告的“重災區”之一。新京報記者在探訪時發現,現場停放的共享單車有百余輛,涉及多個品牌,均被動成為小廣告的“代言人”。記者粗略計算,每10輛車當中有近半數被噴涂了小廣告,且主要集中在車座位置,最多的一個座椅上,竟然被同時印上了四五個廣告,“公積金代辦提取”“代開發票”“成人體驗館”“共享女友”“看片網址”五花八門,甚至還有的直接噴涂“北京XX網”,廣告詞粗俗不堪。
記者隨后又來到三里屯商圈附近,這里同樣停放著大量的共享單車,很多車座上都被噴涂上了小廣告,代開發票、代辦公積金、涉黃網址等不一而足。
“每次騎車,我都會挑新的,干凈些的,除非實在沒車了,否則都會盡量規避這些涉黃的‘廣告車’”“很多車都有,沒辦法”“希望運營方或者有關部門能管管”“有的小廣告是那種紙質的,夏天太陽一曬,膠水會粘衣服,挺硌硬的”……對于共享單車被貼小廣告這一現象,很多準備掃碼開車的市民都很膩味。
此外,記者發現,一些共享單車停放區附近幾百米就是學校,而這里的共享單車也未能幸免,違法小廣告頻頻亮相。“這些小廣告確實影響很不好,尤其那些‘涉黃’的內容,對于學生群體或者年輕人造成不良影響,也讓家長擔心。”一位市民表示。
除了上述兩個商圈,記者走訪地鐵站、居住區附近的共享單車集中停放區后發現,客流越大、越熱鬧的地方,跟車小廣告也就越密集。
━━━━━
體驗
噴涂小廣告清理難度大
對于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不僅讓騎行人無奈,更讓共享單車運營者頭疼。
“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貼的,特別難清理,得用除膠劑、小鏟子處理。以前好多小廣告都是貼上去的,現在好多直接噴上去,更難徹底清理干凈,得用熱水反復擦。”據一位共享單車運維人員介紹,對于車輛貼滿小廣告,經常有騎行人吐槽,但清潔難度越來越高。
記者走訪中發現,一些共享單車座椅有明顯劃痕,就是清理小廣告留下的,有些則能看到淺淺的印跡,顯然也是清除后留下的痕跡。
小廣告究竟有多難擦?用抹布蘸上洗衣液、肥皂水,記者嘗試清理街邊一輛共享單車上的噴涂式小廣告,反復用力擦拭了好幾分鐘,效果甚微。
就小廣告的問題記者聯系三家共享單車企業,企業客服均表示,一般這種情況,需要騎行人提供具體地點,工作人員會進行處理。記者反映此事后兩天,接到客服回訪電話稱,“工作人員已對反映情況進行了處理。”
記者采訪相關共享單車企業,對方表示,張貼、噴涂在車筐、車架、車鎖、車座等位置的小廣告導致車輛外觀臟亂,影響企業形象和市民用車體驗;同時,對于企業來說,也需投入額外人力物力清理廣告,維護車輛狀態,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而且多數非法小廣告存在誘導、詐騙等情況,有部分廣告甚至直接覆蓋了共享單車的掃碼區,市民如不仔細分辨,則會上當受騙,出現信息泄露及財產損失。
━━━━━
追訪
小廣告頻頻出現“成人體驗項目”
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有何風險?記者隨機輸入一個涉黃廣告網址,手機屏幕自動彈出風險提示,繼續進入網站后,頁面顯示色情視頻、直播、游戲、博彩平臺入口等。隨機選擇“免費直播”,頁面會彈出新的下載軟件的提示,但下載軟件后發現色情視頻需充值會員觀看,全程無須認證登錄。
記者隨后又登錄另外一個網址,手機同樣自動彈出風險提示,稱該網址涉嫌詐騙等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內容,可能會散布違法信息或通過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
除了常見的涉黃網站廣告,記者注意到小廣告中有不少寫有“成人體驗館”“解壓體驗館”字樣,并配有二維碼。
嘗試掃碼后,微信會自動跳轉至相關聯的公眾號以及客服微信,二者均宣稱可為男性用戶提供“全程私密”“無接觸式”的硅膠娃娃體驗服務。“客服人員”介紹,娃娃服務根據不同功能特點,分為不同價位和時長,消費者選定后支付費用,便可告知具體的服務地點以及進入房門的鑰匙密碼。多位“客服人員”介紹,在北京有多個服務房間,消費者可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就近選擇地點。對方宣稱“為保護隱私”“服務全程不會與他人接觸”。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多家“成人體驗館”,詢問是否需要身份證登記,表示擔心服務項目是否合法,詢問場所有無經營執照。對方稱“無須登記個人身份信息”,服務為“合法生意”,但均未出示相關營業執照信息。
━━━━━
調查
“成人體驗館”藏身公寓樓宇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也看到許多線上平臺存在不少“解壓體驗館”服務信息的相關推送。按照其頁面信息顯示,商戶通常為24小時營業,服務地點為某公寓,配備沙發、雙人床、投影等家居設施,頁面也有大量內容暗示商戶可提供成人娃娃服務。記者注意到,只有部分“體驗館”商家顯示了資質證明,營業執照注冊信息多為“個體工商戶”,另有部分商家并未提供經營執照。
線上服務平臺上,提供資質證明的商戶也標注了其具體的服務地址,根據執照信息顯示,“體驗館”的注冊地多為商業樓宇或公寓。
記者根據線上平臺信息,來到了一家注冊地位于雙井附近的“成人體驗館”。該地點位于商住兩用樓宇內,每層有多套公寓房間,包括美甲店、美容店在內的諸多個體商戶在此經營。行至“體驗館”注冊地門前,該房門大門緊閉,門口被長而厚的門簾蓋住,電子貓眼與密碼鎖“嚴陣以待”。
線上關于“成人體驗館”的廣告不僅想盡辦法引人注意,經營者還以高額回報為噱頭,招攬加盟商。一位經營者告訴記者,“項目屬于風口”,成本低,租房選址只要是在能辦經營執照的公寓,房東提供床、淋浴、洗衣機即可,“只要不涉及陪玩,問題就不大”。談及引流招客的問題,對方表示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也只是引流的手段之一,線上公眾號、平臺短視頻、筆記分享等“引流效果更好”。
對于記者詢問的風險問題,經營者宣稱“均有辦法規避”。對方表示,雖然不能接待未成年人,但也不需要看消費者的身份證件,可以直接詢問消費者年齡,“只要有聊天記錄,就和你無關了”。
調查采訪過程中,盡管經營者一再宣稱,自己的生意“合法合規”,但記者發現也有個別經營者公然表示可提供“上門服務”,記者進一步詢問后,對方便轉發相關公眾號的鏈接,稱“我不能回復,會封號”。打開公眾號鏈接,其內容顯示可為消費者提供“24小時上門按摩服務”,公眾號內頁均為“美女技師”照片,并標注了其所在的城市地點。
━━━━━
對策
去年北京騎行行業清掉900萬張小廣告
近日,針對共享單車涉黃廣告、“成人體驗館”涉黃服務等問題,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治安支隊相關民警明確告訴記者,無論是車座噴涂涉黃廣告,還是開設“成人體驗館”,都是涉嫌違法的行為。
對于“成人體驗館”項目,民警介紹,此前分局也針對利用硅膠娃娃開設的體驗館進行過打擊,“這也是一種涉黃行為,‘合法’‘正規’只是他們的營銷話術。實際上很多這樣的場所都會提供不正當服務。”民警表示,未來還會安排轄區派出所加強偵查,并聯合線上平臺,對轄區內的出租屋進行摸排,查明情況、及時打擊,也希望熱心群眾可以提供更多線索。
共享單車上的涉黃小廣告,由于廣告張貼迅速,共享單車流動性大,一般并沒有具體的違法點位,整治處理起來確實存在難度。“它不像張貼在傳統地點的小廣告,有的嫌疑人傳播張貼涉黃小卡片,只要民警在一些固定點位蹲守,就比較容易抓到嫌疑人。”民警告訴記者,打擊這類廣告,還需要聯合共享單車企業,從源頭偵查摸排,治理擾序行為,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記者也就此事咨詢了共享單車企業,有企業表示,小廣告張貼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內容涉及房屋出租、貸款、涉黃、辦理證件或開發票、代扣駕駛證分數、賭博、醫療廣告等。對于企業來說,取證難度較高,而清理小廣告治標卻難治本。
共享單車企業經過線下調查發現,張貼者多為受雇的老弱或殘障人士,且他們多趁夜間或人流密集時出手。對于企業來說,監控難覆蓋,即便發現也很難及時抓住。據統計,僅2024年,北京市騎行全行業就清理了小廣告900萬張。
盡管難清理,但共享單車企業還是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比如專門組建運維團隊負責小廣告清理工作,配備專用的小鏟子、除膠劑等工具,安排專人每天進行多輪巡查,形成日常工作機制,確保共享單車小廣告能盡量得到及時處理。同時,也在研發推動車輛涂層升級迭代,更新車型,在車輛車身使用新型防粘貼涂層,降低小廣告的附著性,便于后續清理。
企業在提醒市民增強反詐意識的同時,也呼吁有關部門組織并號召市民通過拍照舉報、“隨手清”等方式參與到非法小廣告的治理工作中。
━━━━━
律師
張貼涉黃廣告面臨罰款和拘留
張貼涉黃廣告可能涉及何種違法?城市中的“解壓體驗館”“成人體驗館”的性質該如何判定?作為消費者和市民,又有哪些需要注意警示的風險?針對以上問題,記者也咨詢了專業律師。
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吳鋒告訴記者,共享單車上的涉黃廣告可能觸犯刑法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含黃色鏈接、性暗示二維碼等),同時未經許可張貼廣告違反《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可處以罰款,若廣告涉及無資質經營還可能違法;線上平臺若未審核廣告內容需承擔法律責任。此外,擅自散發涉黃廣告可處罰款,也會面臨行政拘留。另一方面,損害共享單車企業權益需承擔賠償責任,涉及詐騙或將構成詐騙罪或非法經營罪。
針對“解壓體驗館”存在未取得合法執照或超范圍經營及虛假宣傳問題,吳鋒表示,若經營機構不核實消費者年齡,則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若提供“一對一陪侍”或線上招嫖引流,可能構成組織賣淫罪或協助賣淫。
吳鋒進一步表示,雖然單純提供硅膠娃娃服務不直接構成賣淫,但存在“角色扮演”等暗示性服務,可能被認定為“變相賣淫”;若通過線上組織多人提供“服務”,即使無直接性接觸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吳鋒提醒,噴涂在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存在安全風險,比如可能會因進入相關場所被誤認為參與嫖娼面臨拘留,同時,掃碼注冊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還可能因設備衛生不達標感染疾病或遭遇“會員費”“保證金”等詐騙造成財產損失。吳鋒認為,治理共享單車上的涉黃廣告,需從法律監管、技術治理、平臺責任和公眾監督多方面入手,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